“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隋书·志·卷十》 清乾隆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北京故宫藏 《隋书》上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段话,便是史书上关于“万国来朝”最早的记载。纵观各朝史书记载,历朝历代皇帝最自得最光彩的一件事,大约就是“千邦进贡,万国来朝”了。“万国来朝”,是中国特有的宗藩体系和朝贡制度,向来是帝国盛世的有力证据,也是历朝历代皇帝想要达成的丰功伟绩。这种浩荡的面子工程,上至隋汉,下至明清,能够说是贯串了整个中国历史。 明 石“万国来朝”印 北京故宫藏 “万国来朝”是历代君主都怀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自豪: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华夏政权是所谓“天朝”,华夏之外,则视之为夷狄、藩国;藩国(或夷狄)在文化上无法与“天朝”平起平坐,它们应该做的只能是温柔地臣服,并定期进贡,从而取得“天朝”的册封与恩赐。 历史上其他朝代“万国来朝”的盛景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去找寻,而北京故宫藏有一卷可贵的乾隆辛巳年 (1761年) 所作的《万国来朝图》轴。此《万国来朝图》轴由清代宫廷画家创作。画卷描画了清乾隆时期藩属及外国使臣在新年伊始携带各种珍稀贡品,汇集太和门外等候觐见乾隆皇帝。作者以俯瞰的角度从太和门前的两个青铜狮子画起,将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依次呈现。在大雪的银装素裹之下,整个局面层次丰厚,雄伟壮观。我们也借由此图来梳理历史上的那些“万国来朝”。 清 无款《万国来朝图》轴 北京故宫藏 朝贡制度其实最早在西汉便已呈现,但是范围范围较小。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初次遭到“万国来朝”的朝代,由隋炀帝开创于东京洛阳。杨广即位后,志在开远夷,通绝域,克平九宇,威加八荒。其细致政策是:“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隋书·炀帝纪》)在他恩威并施的着力运营下,四夷归顺,八方来朝。 每年正月,都是历代中国人最喜庆也最繁华的一段日子,而历代“万国来朝”也多发作在此时。所以历代《万国来朝图》中都或多或少包含着新春的气息。 大业二年(606年)突厥启民可汗染干来东京洛阳朝贺后,“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在西域的44个酋长国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另外,北面的突厥、契丹,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倭国,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政权,也先后遣使来洛阳朝觐通好。一时间,东京洛阳使节纷至,胡商云集,店肆林立,成了世界政治、商贸和文化文娱的中心。 大业三年(607年),倭国遣隋使小野妹子上洛,其国书初次提出改国号为日本:“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炀帝不准,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大业六年(610年),各国来使大献方物,突厥启民可汗之下的,皆是国王亲身来朝贺。于是在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荟萃于洛阳。隋炀帝常于东京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隋炀帝作有《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由于“万国来朝”这件事牵涉甚广,隋朝的统治者对这件事神态度都很注重,不外注重之余,他们的态度还是坚持着君王对藩国的狂妄感,以为“你来朝拜我,我便加倍封赏你,你若不来朝见,我便发兵攻打你”。隋朝的文化阶级关于诸国的见地是“诸夷”,这是当时文化自信所带来的骨子里的自豪,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强盛。 到了大业十一年(615年)春正月,隋炀帝“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 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 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一并遣使朝贡。”(《隋书·炀帝纪》)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第二个遭到“万国来朝”的帝国,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唐朝以其开通大度的社会习尚,抢先世界的文化成果,引来四野八荒朝贺的眼光。据《唐六典》记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度多达三百余,至唐玄宗时期有七十余藩属国。以至远在今俄罗斯东北堪察加半岛的流鬼国也遣使入朝。 来朝国度数量看似很多,但基本以亚洲的小国居多。长安的欢送仪式必须热烈盛大,十二列仪仗队站列两旁,有皇室禁卫军、有仪仗士兵,个个锦衣华袍,严肃威严。有些小国的大使没见过如此大局面,吓得腿都直哆嗦。使臣跪拜行礼,敬上贡物,交趾国送上犀牛角、龟兹国送上玛瑙枕、以至还有一些小国送上大活人——14岁的少女,聪明机灵,心灵手巧,刺得一手好绣,书中形容“幼而慧悟、工巧无比”。 众国大使齐声高呼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美得合不拢嘴,恩赐印绶、冠带、金银、彩缯,还给封官,并且还是发工资的。回赠的大礼价值都数倍于贡物,如丝绸、金帛、瓷器等。很多大使将礼物带回国内,转手卖掉,能狠狠赚上一大笔。 擅长以诗纪实的唐朝诗人们照实记载了“万国来朝”的盛景。如樊珣有诗云“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国力抵达鼎盛。此间玄亦多居洛京接见万国来使,并构成“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惯例。玄宗后期多居西京,“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便是这一时期“万国来朝”大明宫的写照。 为了彰显自身作为宗主国的大国气度,唐朝历代统治者关于来朝拜的国度常常十分大方,他们贡献了什么礼物,常常统治者都会加倍恩赐。但唐朝和隋朝一样,关于其中那些名义臣服,内地使坏心的藩属国也是毫不客气的“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贞观十三年的时分,西域高昌国的国王由于西突厥首领欲谷设的要挟,被逼交出了军权,让西突厥派遣的监视官吐屯阿史那担任高昌国的大将军。欲谷设统一西突厥过后,便想着和大唐试试伎俩,于是以高昌国为战场,让高昌王当年没有去朝贡,以此来试探大唐的底线,于是唐太宗十分生气,并决意发兵攻打。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八》:“十三年,太宗谓其使曰:“高昌数年来,朝贡脱略,无籓臣礼,国中署置官号,准我百僚,称臣于人,岂得如 此!今兹岁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堑,准备征伐。”在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薛万均领兵,攻下了这个昔日西域的大国,并设立安西都护府。 到了宋朝,从现今传播的李公麟所作《万国职贡图》中,能够了解到当时“万国来朝”的大致状况。李公麟在画面中分别绘制了吐蕃、宾童龙、暹罗、回鹘、女王、扶桑、滓泥、女送、三佛齐、鞑旦国等十国使者的画像,每幅画像后都有一幅纸本隶书题记,第一行为进贡国名,后面则记叙了该国的历史天文习俗。 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屡遭外族欺负,就连交趾(越南)国都在不时骚扰边疆,如此自然腰杆硬不起来。但越是这样越需求周围小兄弟给壮胆助威。固然与唐朝的“万国来朝”有大相径庭,但宋朝奢望不大,没有万国,有几个国也行。于是乎,一些小国抱着“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的心理,频繁来朝贡。如于阗国,简直每年都来。 于阗可能是最明了天朝心理的朝贡国,在进奉给宋廷的一封表文中,于阗将宋朝皇帝称为“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这种太过直白的奉承逢迎真实令人啼笑皆非。 随着明朝国力的逐步增强,这一敷衍的朝贡到明朝有所改善。明朝永乐年间,永乐大帝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一为贸易,与诸国中止大范围的贸易以充实国库,用来弥补永乐皇帝三逐漠北的军费开支;二为宣威于域外,郑和带领宝船船队汹涌澎湃,足迹遍布南洋、印度洋,以至最远抵达过非洲,一路上一些小国因看到明朝船队的强盛,陆陆续续的归附明朝,做了明朝的藩属国。 “大明统一万方,天子文武圣神,以仁义礼乐君师亿兆,故凡华夏蛮貊,罔不尊亲。际天极地,举修职贡。自生民以来,未有往常日之盛者。邻国为向中国朝贡力争上游”—— 潘荣《中山八景记》。截止到永乐后期最为鼎盛时期,已抵达一百多个藩属国,每到朝贡的时分,一百多个国度的使臣齐聚京师,朝拜宗主国皇帝,局面浩荡,极大的提升了明朝庶民的国度归属感以及傲然之气。 那清朝的“万国来朝”又会是何等盛况?这幅《万国来朝图》中,朝贡的国度包含了远西诸国,如荷兰、英吉利、法兰西;周边诸国,如日本、朝鲜、安南及千蛮百夷,如台番、百濮、西藏、回部等。该画作在大雪银装素裹下愈加庄严雄伟;太和殿前皇家侍卫身着华服、排列划一,文武百官肃立静候待命;乾隆帝安适地坐在后宫屋檐下靠椅上喝茶休憩,准备前往太和殿接见各国使臣。画面将“万国来朝”的宾客们巧妙地布置在画幅四分之一处的右下角,延展出画外仍有众多宾客,局面庞大十分繁华。 卷右上还有清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帝御题: 累洽重熙四海春,皇清职贡万方均。 书文车轨谁能外,方趾圆颅莫不亲。 那许防风仍后至,早闻干戈已咸宵。 涂山玉帛千秋述,商室共求百禄臻。 拒是索疆恢此日,亦帷漠烈赖前人。 唐家右相堪依例,画院名流命写真。 丹青非为夸声教,保泰承麻慎扮循。 乾隆辛已秋御题 《万国来朝图》上看似一派平和盛景的,只可惜这都是梦境泡影而已。由于闭关锁国而开端逐步走下坡路的大清王朝,全靠这类面子工程,做一个自己身处世界中心、“万国来朝”的黄粱大梦,法兰西、英吉利的使臣更不会出往常当时的朝贡队伍中。乾隆二十六年的大年初一,乾隆只是宴请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阁的几位功臣,基本没有什么藩属国使臣来觐见。这幅画中的“万国使臣”,都是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宫廷画师画出来哄皇帝开心的而已。 这幅绘于1761年的《万国来朝图》固然虚拟,却是这个“面子工程”的最佳写照。32年后,已近耄耋之年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一位来自英吉利的特殊使臣。这位使臣自广州登陆以来,一路上感受了天朝怀柔远人的深情厚意,他们享用着“共上菜12道,每道上12个菜:总共144个菜”的浩荡宴会,学着用高尚的象牙筷子把“褐色液体炖制的小块方肉”送进嘴里。 但就在接见的那天,这位使臣遇到了省事,由于他不愿意像其他各国贡使一样,在天朝上国的统治者——中国大皇帝面前双膝跪下,以头触地,所以,他被拒绝了一切央求后,礼送出境。这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吉利使臣后来气愤地诅咒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侥幸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漂浮。它那庞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惧怕。假定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保险就都完了。” 显然,最后马戈尔尼一语成谶,割地赔款接踵而来......历代的“万国来朝”究竟是为了皇帝的面子,大国的虚荣。民族的自信需求花钱来讨好,真实荒唐至极。如此刻意营造出来的“万国来朝”,只是名义风光。国运盛,要“万国来朝”。国运衰,也要“万国来朝”。可谓兴,庶民苦,衰,也庶民苦。对此,梁启超曾有经典的总结,他说,“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