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联”一词是什么时分呈现的?古代过年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换“黄历”,“黄历”本是“皇历”?民间传播的“黄历”中,有很多迷信的“吉凶宜忌”,其背地的文化逻辑是什么?《红楼梦》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是星宿不利,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表示的是“黄历”中哪种民间俗信?《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动身前,唐太宗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即某日为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这又表示的是哪种民间俗信?“老皇历”是什么的代称?我们常用的干支纪年“丙戌年”“丁亥年”是从正月初一开端算起的吗? 关于春节的来源,有腊祭说、巫术说、鬼节说,等等。春节期间的民俗事项经过千年的文化沉淀生成了许多意味性的文化符号,如年夜饭、拜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福”字、灯笼、爆竹,等等。我们最熟习的大约就是贴“春联”了,“春联”来源于桃符,到了宋代,桃符逐步由桃木板改为纸张,普通用不祥的红色纸张。明代初年朱元璋鼎力倡导民间贴对联以迎春,因而称为春联。明末清初陈尚古《簪云楼杂说》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始都金陵,元旦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经过帝王的倡导,过年张贴春联的习尚日盛,这一习俗与叫法不时持续到往常。 清人绘《卖春联》。图上题写:“此中国卖春联之图,此系能写大字之人,年底无事,用桌一张,备下纸笔墨砚,沿街摆摊,书写对联卖之。” 春联分上联和下联,普通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横批从左右哪边读起,哪边就贴上联。春联依据贴的位置,又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贴在门楣的横木上的叫“横批”,贴在两边门框的叫“框对”,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的叫“门心”,贴在家具、影壁上的正方菱形的叫“斗斤”或“门叶”。此外还有一些“春条”,如“白虎大吉”贴在石头上,“井泉龙王”贴在水缸上,“树大根深”贴在树上,“五谷歉收”贴在粮仓上。其他的“春条”还有“春色满园”“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等。 清人绘《万国来朝图》部分。图中有门神与春联,满族人的春联是白色的,入关后,普通老庶民汉化,用红色的春联,但宫廷依然以白色为主。 黄历中“吉凶宜忌”的来历 古人过年,实践在正月初一之前就开端了。每到年底,就会有各种充溢年味的民俗活动,而其中千家万户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改换“黄历”。我们往常常提到的“黄历”,实践上在古代叫“皇历”,辛亥反动以后打倒了皇帝,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虽废弃了封建权威,但在民间,又与传说中的黄帝历混为一谈。1912年南京暂时参议院决议中国实行阳历与去除了黄历中迷信成分的阴历并行的制度,按阴历中止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按阳历中止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留念,阳历即公历下附星期,阴历即农历下附节气,这种“新旧二历并存”的日历不时影响到往常。 中国古代特别注重天文历法,由于它关系到农业消费。《尚书·尧典》记载尧即位后制定了新的历法,“历象日月星斗,敬授民时”。然后羿射日,天上呈现十个太阳的说法,则是历法乱了的表示。古代新王朝树立后,常常第一件事就是改“正朔”,“正”指正月,“朔”指初一,即肯定哪个月为岁首,以表明自己得天时,是天命所归。听说夏代以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代则以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楚帛书以及秦简《日书》为现今可见较早的历书,而汉代的《太初历》是中国有完好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它因循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并且将中国首创的二十四节气分配于十二个月中。我们往常所用的农历或称夏历,就是以《太初历》为基础的。 清代徐扬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部分。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观象台钦天监测到“日月同升,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听说这是“海宇晏安,年谷顺成”的预兆。 在古代,历法就是统治次序的意味,因而遭到统治者的高度注重,不只设置管理天文历法的机构,还不时组织学者对历法中止更为细致的完善,如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等。依据历法排列年、月、节气等,以供查考的工具书被称为历书。前一年年底,朝廷会选定一个日期,发布下一年的历书。如清代,每年十月初一,朝廷就会向天下发布次年的历书,用于指导庶民的生活。《燕京岁时记》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卖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目前所见,唐代太和九年(835)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呈现了。由于历书是由朝廷发布的,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皇历”。 朝廷的“皇历”不只有这一年的历法,还有风水、忌讳等。先秦以来,择日与风水也是历法的一部分,不论祭奠、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乃至洗发、沐浴、裁衣,都要先择吉日然后行。王充《论衡·讥日篇》说:“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争辩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在古代,有一段时间,干什么事都有特地的择日书,还没有和皇历混在一同。如特地讲祭奠吉凶的《祭历》,特地讲丧葬吉凶的《葬历》,特地讲洗澡吉凶的《沐书》,等等。随着皇历的盛行,人们才逐步在一本历书中将择吉日、易学、星相、阴阳五行等与历法分离起来。 我们常见的黄历中的“吉凶宜忌”,其制定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依据五行、天干地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数术文化中最基本的符号,也是“择吉”的主要依据。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单对单,双对双,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一天也对应着一个基本单位,如甲子日,后面就是乙丑日。此外,人们又将天干与五行对应,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将地支与五行对应,如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于是就又构成了天干与地支的相生相克。古人以为假如是“干生支日”,那么就是“上吉”,如庚子日,天干“庚”五行属于金,地支“子”属于水,金生水,这一天就是大吉;假如是“支生干日”,就是小吉;假如是“干克支日”,就是小凶;假如是“支克干日”,就是大凶。 第二,依据二十八星宿来择吉。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分红四方: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又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十四个吉星,十四个凶星。最初是依据天象位置,如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的时分,正好指在“角”星上,寅月就是正月,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古代干支历法以甲子年为开头,六十年一轮回,所以“甲子年”的正月初一便为“角”星当值,那么,正月初二就是“亢”星当值,正月初三就是“氐”星当值,依此类推。古人发现,当危宿当值的时分,天灾人祸就特别多。就靠着这样的“大数据”总结,构成了星宿的吉、凶,也就构成了每日的吉、凶。 清人绘《危日燕坚镡》。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危宿,日是七曜之一,燕子是与星宿相配的二十八种动物之一。 后来二十八星宿又逐步神秘化,每个星宿成为了“神煞”,有了自己值班的日子。假如这一天恰恰是某吉星神值班,那就是吉日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宝玉挨了贾政的打,贾母说“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这正是把宝玉挨打与星宿吉凶联络了起来。 第三,以“建除十二值”作为吉凶的依据,这也是最常见的判定“宜忌”的依据。古人定了十二个字,轮番值日,循环往复,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淮南子·天文训》说每年从立春后第一个寅日起为“建”日,后面就是“除”日,依此类推,循环往复。每一日人们又不时参与一些以为吉凶的人事。如“建”日普通主吉,能够祭奠神灵。“除”日有“除旧迎新”的意义,大吉,故很少有不宜之事。“满”日,旧书云:此日只宜祭奠、祈愿,其他均不吉利,特别是赴官上任、婚姻嫁娶等不宜取用。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祖先曾经是圆满之人,所以宜祭奠,而去求官或者结婚都得有空缺才行,这一天既然位置满了,就不容易胜利。其他的字也都有其延展的意义,如“平”日,此日表示平平,关于老人来说平保险安就是福,关于斗争的年轻人来说则一定是契合心意的好日子;“定”日合适干能固定下来的事情,如定协议;“执”日则合适干执行力强的事情,如建房子、植树;“破”日不能够做任何事情;“危”日能够攻击盗贼;“成”日能够计划事项、办理大事情;“收”日能够买卖、娶妻;“开”日能够拜会上司;“闭”日能够挖掘池塘,等等。古人就这样依据每天不同的字的意义,构成了今天干什么吉利,干什么不吉利的“宜忌”了。 道教还有观星择日的依据,以为天上有九星:妖星、惑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己、人专、立早。这九星也是有吉有凶,每日有一星值班,轮番重复。《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动身前,唐太宗就命人给他选了一个吉日,“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此外,人们某天干成了某事,于是就慢慢构成了某日合适干某事的惯例,这也是“宜忌”来源的一种。再有,原来特地研讨某日合适干某事的书,以及民间的一些说法,也慢慢与天干地支构成的吉凶分离了起来,如民间传播的《彭祖百忌》就讲了一些日常忌讳,这也是黄历中“宜忌”的依据之一。 由于各个中央制定吉凶宜忌的依据不同,也就呈现了不同,以至完整相反的说法。从基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到了后来,更是不良市场竞争下一些人的故弄玄虚而已。皇历是庶民日用之物,市场需求极大,民间呈现大量私自刻印的现象。为了市场销量,民间人士又在皇历中大量参与自己了解的民俗中的忌讳及趋吉避凶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并称其为“秘传”,或某某仙人、名师的嫡传,等等。这实践都是应用了民间业已构成的看日子出门的习气。因皇历每年都不一样,一年一更新,假如拿着去年的皇历来查今年的历法,肯定错误,于是“老皇历”就成为因循守旧的代称。 民国八年《停业写真·卖历本》,写有“历本也须改把戏”等字样,表示的是人们对多种方式历本的审美追求。 往常电子产品越来越提高,用挂历以及黄历的人越来越少了。过去在新年伊始时,简直家家都会换上一本封面上印着财神的黄历,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往常在一些地域,如台湾、香港依旧有运用黄历的习气。这些黄历,内容依旧很丰厚,最基本的是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还包含二十四节气与星期,日常忌讳、诗词歌赋、风土人情、妙语箴言,等等。黄历中的内容固然有的属于封建迷信,但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反映的则是中华民族的择吉文化。摈除其中的迷信要素,老黄历中又包含着很多艺术性的作品,因而至今在民间还生动着珍藏老黄历的活动。 总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诸多的习俗习气,除了我们熟习的贴春联,换黄历也是节日标记性活动之一。但要阐明的是,黄历中的干支纪年方式,如“丙戌年”“丁亥年”,实践都是从立春算起的,而非农历正月初一。举个例子来说,假如去年是狗年,今天正月初一了,农历新的一年开端了,但还没有立春,那就还是狗年,过了立春才是猪年,也就是说,假如恰恰有人立春前出生了,那么他的属相就是狗,而非猪。当然,由于春节与立春时间相距很短,也能够依据个人的偏好选择属相。 (摘自赵运涛著《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21 年7月出版,有删节) 《符号里的中国》 著 者:赵运涛 书 号:ISBN 978-7-101-15236-4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定 价:78.00元 人是“符号的动物”,“一切文化方式都是符号方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富有意味意味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本书选取传世文献、考古挖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崇高、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展开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作了细致的考辨,辅以近300幅彩图,将文化中国的来龙去脉与中心肉体娓娓道来。懂得了符号里的中国,无论是文化寻根、文博旅游,还是日常审美,都会是充溢兴味的人文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