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太河镇梦泉村 涓涓泉水 欣欣向荣 本报记者 李 蕊 图①:梦泉村里,村民正在售卖当地特产池梨。李强摄(人民视觉) 图②:梦泉村中汩汩流淌的泉水。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政府供图 图③:梦泉村周边的林间小道。李强摄(人民视觉) 图④:劈山岭上的齐长城遗址。唐家福摄(人民视觉) 群山绵亘,泉水潆洄,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梦泉村,静谧地藏于山坳里。老屋石墙,汩汩清泉,历经数百年沧桑,生生不息,见证着村庄的变更。2012年,梦泉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入梦泉村,清澈的泉水沿着小径一路流淌,在晨曦的映照下,氤氲着一层旋绕的雾气。太阳穿破云层,雾气散去,梦泉村的一天开启了。 缘 起 清梦响泉声 步入村子,游客纷至沓来,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偶遇一位卖杏仁的老者,闲谈时,老者指向身后的房屋,将悠远的历史娓娓道来:“这座老宅建于明朝,喏,这里的每一块石、砖,都得有400多岁咯。” 定睛一瞧,村内民居作风统一,皆是石头垒墙、石板铺顶。这些石屋全部是量体裁衣,由村民依据石头外形、大小嵌合垒加而成。建造过程中,石材相互错开,压住缝隙,在转角处横竖相压,整体厚重古朴、美观大方。 关于梦泉村的传说,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 在梦泉村,有一座孙膑的石雕像,静卧于此,枕石而眠。望着石雕,老者讲述起动人的传说:相传战国年间,孙膑率军在此休整。夜间,孙膑卧石小憩,忽做一梦,梦到此地有一眼泉水。醒后,他派人发掘,果真挖出一眼清泉,随即他挥剑在巨石上刻下了“梦泉”二字。后来,人们在此立村,将村碑立于此,村子命名为“梦泉”,不时沿用至今。 在美丽的传说中,清澈的泉水滋养了将士们疲惫的身心,而今依然润泽着这座古老的山村。 村中散步前行,喧嚣慢慢散去,石板路曲径通幽,泉水叮咚作响,如丝弦般悦耳动听。循声探去,在村南头,觅得一眼泉水,清澈无瑕,亦名曰“梦泉”。泉眼旁,青苔斑斑,泉水汩汩涌出。掬一抔甘泉,凉意滑过指尖,浅尝一口,舌尖泛起甜美。 每当雨季,水位上涨,泉水喷涌而出,在村内道路两旁、沟壑内,涓涓流淌。和着哗啦啦的水声,村民捣衣、嬉戏。无妨走进一处农家乐,点一壶泉水泡制的清茶,细细品味。 泉水是这座古老山村的灵魂。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安居乐业,以石屋为家,与泉水为伴,过着恬淡的生活。 绵 延 山岭卧长城 立于山村开阔处,举目四望,可见一座山岭,壁立千仞,名曰“劈山岭”。劈山岭海拔700余米,坐落在村落西边。拾级而上,山岭里树木茂密,环境清幽酣畅,似乎步入自然氧吧。行至半路,只见两座山头对峙,透过缝隙,所见蓝天如一条直线,美不胜收。 穿过一线天,前行5分钟,便来到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好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山崖之上,蜿蜒回旋,英姿尚在,蔚为壮观。置身此间,似乎能听到2000年前的英姿英才。 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建筑,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1年6月被肯定为国度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劈山岭一带的齐长城是现存较为完好的一段齐长城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劈山岭上的齐长城遗址由石头垒成,沿山顶地势而建。山岭上,有一石门,高1.8米、宽1.1米、厚15厘米,重约1吨,历经风雨,依旧保存完好,当地村民称谓它为“千年之门”。 齐长城遗址东,坐落一观景台,名为“晚枫亭”,视野开阔。极目远眺,迤逦美景尽收眼底。 劈山岭的山顶上,坐落着一座庙,门上饰有“孟姜女”的牌匾。“2006年,‘孟姜女哭长城’传说被归入首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西晋左棻的《齐杞梁妻赞》记载,‘遂赴淄川,托躯清津’,有专家以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作在这一带的齐长城。”淄博市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锟长引见。 新 颜 古村幸福路 梦泉村树多,2000余株古树,静静伫立在村中,述说着古韵风情。村西面的山坡上,有一株千年杏树,冠幅8米;村中祠堂门口,有两株300多年树龄的海棠,树高12米,花开时幽香四溢。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近几年,梦泉村维护性开发应用传统村落,鼎力展开生态产业,村民们走上幸福路,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梦泉村有着共同的小气候,昼夜温差多达十几摄氏度,自然条件优越,野生植物丰厚,还有特产于当地的池梨、长红枣。 来梦泉村,怎能不品味一口甜美的池梨? 梦泉村已有600余年的梨树栽培史,这里消费的梨子果香浓郁、肉质细腻,耐贮存、味甜美,远销海外。前几年,梦泉村申请注册了“淄博池梨”商标,依托这一品牌,梦泉村深化展开乡村旅游事业,树立池梨采摘基地2000亩。2021年,梦泉村吸收游客逾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越了1万元。 近年来,梦泉村启动古村修缮工程,制定出台《传统村落维护措施》,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传统建筑修复工程,依照修旧如旧的方式,修缮村内几处古宅及四合院,村内传统建筑得到有效维护。 村落中心肠带,梦泉乡村记忆博物馆刚刚开门迎客。馆内分两个展厅,一个展示上世纪70年代的传统农具,另一个展厅摆放着大铁圈、泥塑等童年回想。游客来此参观,不由回想起儿时的岁月。 往常的梦泉村,建成40多处民宿,现代设备与传统风情巧妙融合,游客多了新体验;搭建的露天营地,与自然天成的山色、泉音相得益彰;特征的研学游线路,让孩童们拥抱大自然……古村落绽新颜,吸收了八方游客,昔日偏僻的小山村繁华起来了。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山村回归宁静,偶尔听闻几声犬吠。夜宿农家,这一夜的睡眠,踏实而酣畅。 从淄博火车站搭乘7053次公益慢火车到北牟站下车,转车不到半小时便可抵达梦泉村。 游客可先在村内旅游,赏泉观景,随后登顶劈山岭,旅游齐长城遗址,全程大约需求两小时。晚上可留宿村中,饮泉水、吃野菜、做农饭,也可寻一处宁静庭院,品茗或小酌,都是体验梦泉生活的不错选择。 20多年来,李玉范一直默默守护 风雨无阻护长城 本报记者 李 蕊 晨曦熹微。挎起水壶,背上干粮,迎着朝阳,李玉范便赶往劈山岭上的齐长城遗址。4个小时的巡查,十几公里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停下来喘口吻时,已是正午时分。他席地而坐,翻开饭盒,对付吃上几口干粮,紧接着又踏上巡查路。 67岁的李玉范,是土生土长的梦泉村村民。20多年来,他风雨无阻,守护着齐长城遗址。 “小时分,父亲就常常教导我,要尽一己之力,维护好村里的文物古迹。”李玉范说,上学时,一到休息时间,他总爱爬上劈山岭,在齐长城遗址上俯瞰群山,“那时,我就对齐长城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2001年6月,齐长城被肯定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彼时,梦泉村在全村选派一位村民,担任齐长城遗址的巡查维护工作,李玉范毫不犹疑地报了名,将义务揽在了肩上。 巡查工作不易,艰苦而单调。城墙上不时有石头滚落,李玉范见到后,定会捡起石头,放回城墙,再当心翼翼地压实。巡查走走停停,他看到有渣滓便伸手捡拾,遇到游客有不文化行为,就会上前劝导。“遗址干洁净净、维护完好,我的付出便是值得的。”李玉范说。冬天时,大雪封山,他拄拐巡查,一个来回,要花上一天时间。 这几年,为方便游客参观旅游齐长城遗址,劈山岭山顶修建了部分观光台阶。风吹日晒,台阶难免呈现破损。每当巡查发现台阶呈现裂痕、位移,李玉范就标记好位置,再赶忙下山,和好水泥,用肩膀扛起扁担,将水泥挑上山去,手持铲子、锤头,一丝不苟地将台阶修复好。 近期,在齐长城遗址看护巡查工作的基础上,李玉范还担起了普查齐长城周围土地、检查记载遗址破坏状况的工作。担子重了,李玉范的内心却格外充实,由于维护齐长城遗址就是维护自己的家园。 往常,淄川区正不时增强齐长城遗址维护工作,设立长城日常巡查机制,创建齐长城遗址本体监测平台,加大齐长城维护力度。看到齐长城的维护工作日益完善,李玉范颇感欣喜:“陪伴齐长城遗址、维护家园,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会不时坚持下去。” (晏帅参与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