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 玉兔,商,长5.2厘米,宽0.8厘米,高1.8厘米。 【玉圭】 玉圭,商,高16.1厘米,宽3.5厘米,厚1.25厘米。 【玉虎形佩】 玉虎形佩,商,长6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 整器已受沁为鸡骨白色,看不出原来的玉色。玉虎为扁身片状,呈匍匐状,四爪前伸,动感十足。“曰”字形眼,卷耳。口及尾部均钻一孔,孔为两面对钻,可系挂。 商代玉虎较为多见,有片状也有圆雕件,普通形体较小,安阳殷墟就出土有多件相似的玉虎形佩。 【玉虎形刻刀】 玉虎形刻刀,商,高5.8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外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适用功用。这件玉刻刀固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以为是龙与虎的分离体。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外型,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挂,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适用的玉饰品。 【玉兽首饰件】 玉兽首饰件,商,长4.5厘米,宽2.6厘米,厚1.5厘米。清宫旧藏。 此饰件呈梯形,上部凸雕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似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纹,底边略宽,呈多棱状。 与此玉饰件相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但凸雕的兽首已失。此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好的一件,且发现得较早,对研讨此类玉饰的图案内容、运用方式和加工工艺都有重要意义。 【玉鱼】 玉鱼,周,长4.6厘米,宽1.5厘米,厚0.25厘米。 【青玉璋】 青玉璋,周代,长27.9厘米,宽3厘米。 【玉龙凤纹柄形器】 玉龙凤纹柄形器,西周,长17.1厘米,宽3.7厘米,厚0.7厘米。 器青玉质地,绿色,半透明,部分有少量的土沁斑,器体为长片状。两面雕琢,纹饰相同。上部由两凤纹对称构图,尾下垂,回卷成勾状,在相对的两喙及身尾之间镂空大小两个桃型孔,一上一下,可穿系。中部是一俯首挺立的高冠长尾凤,圆眼,尖勾喙,单足利爪踏在下部一夔龙头顶之上,夔龙身曲屈,臣字眼,眼角线拉长且有勾,下端出一短榫,作扦插用。 玉制柄型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商到西周继续沿用,惟西周的纹饰最为精巧,雕工手法多样,刀法有力,线条圆润,纹饰明晰。其下端普通都有宽榫,可作器之柄或安接它器,确切用处尚需进一步考证。 【龙纹玉璜】 龙纹玉璜,西周,长1.8厘米,宽1.9厘米,厚0.5厘米。 玉为青色,泛淡黄色。器呈半环形片状。主要运用斜坡刀法雕琢,两面纹饰相同。两端不完好似有戟牙。有穿孔,用于系佩。 这种龙纹玉璜是西周时期常见的佩饰,多以组佩的方式呈现,在我国的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域多有出土。玉璜名义常雕琢龙、凤等纹饰。 【墨玉磬】 墨玉磬,西周,长52.2厘米,最宽16.3厘米,厚2.1厘米。 墨玉质,名义有大片的黄绿色及褐色点状沁斑。整器光素,上端一孔,下微弧形,其形制如西周晋侯墓地所出土的石磬。 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成组悬挂于架上,大小不等,按音律上下不同排列,以槌敲击奏乐,称为编磬。编磬多用于演奏严重祭典雅乐,普通以玉或石制造。 【青玉龙纹璧】 青玉龙纹璧,西周,直径16.1厘米,孔径5.9厘米,厚4厘米。 青绿色玉质,部分有白色和褐色沁斑。体扁平,玉料边沿有残缺口,呈不规则圆形,但在纹饰设计时巧妙避开。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内饰阴刻线及大斜刀阴线刻出的两只虎纹。虎呈侧面行走状,眼为“臣”字眼,出较长眼梢,口吐长舌,身饰羽形斑纹,长卷尾。 此璧边沿有缺,可能玉料使然。为此,玉工巧妙地布置了两只虎纹,在卷尾处避开缺憾,别具匠心。 【玉大璧】 玉大璧,良渚文化,直径31.6厘米,好径6.5厘米,厚1.1厘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