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的时分,我采访了戴军。彼时,他来杭州定居了一年多,并且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直播事业,还开了家餐馆。 在来杭州之前,戴军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呆在国外。但是时间才过半年,说起往常在杭州的生活,戴军说:“我觉得自己离不开这里了。” 戴军 爱读书的斜杠青年 前不久,我和戴军约了一篇关于世界杯的稿子,他欣然接受,“你哪一天要,提早半小时跟我说,我半小时就能写完一篇。” 到了交稿那一天,我去问他,他果真花了半小时,就交出了一篇自己与世界杯的故事。这样的文字功底,很大水平上,源于他多年坚持的阅读习气。 每次出差,戴军总要随手带上一本书,候机的时分,坐车的时分,随时随地翻几页。阅读是他忙碌工作之余的安慰剂,让他的内心得到放松。 当当网的俞渝和李国庆,都是戴军的好友。他们以前经常会给戴军寄书,也会约请戴军去掌管一些读书活动,和大家分享读书的体会。 “我平常喜欢比较烧脑的书,好比东野圭吾的小说。还有一些慢文学,好比汪曾祺、沈从文的作品,人物传记、历史小说我也喜欢看,还有古典小说,好比《红楼梦》《镜花缘》,我都看了很多遍。” 戴军最喜欢的,是《百年孤独》。 “第一次看这本小说距离往常曾经30多年了,我看了不下十遍,每隔三五年总是要再拿出来翻一遍,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都能看得津津乐道。我太喜欢魔幻理想主义了。《三体》我也很喜欢,《三体》太美观了。” 爱读书,戴军自己也写书。“对我个人写作有比较大影响的作家,是沈从文和张爱玲。” 戴军总共出过六本书。有情感类杂文,好比《食色男女》《性情男女》;有一本特地讲段子的,叫《段王爷》,这也是戴军“段王爷”这个外号的由来;还有一本《戴头戴脑》,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混搭》,是讲他和李静在打造《超级访问》这档访谈节目过程中的一些故事;最近出版的,是短篇小说集《该不该在一同》。 平常,戴军也坚持着写作习气。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大部分都是随笔,讲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今年,戴军开启了一项新事业——“戴你玩画”。应用疫情期间的休整时间,戴军把自己的火锅店重新装修,换了作风不说,还在二楼开辟出一个AI作画的空间。 AI作画是当下时兴的一个休闲项目,只需输入文字,AI程序就能够产出不同作风的画作。前不久,戴军以苏轼的诗“但愿人耐久,千里共婵娟”为题,创作出了几幅作品。他讪笑自己曾经成了“网瘾少年”,每天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来画画。 由于疫情,戴军和长住在上海的母亲曾经一年多没见。前些天,他把母亲接来了杭州,陪着她玩了20多天。 有一天晚上,戴军带着妈妈和朋友们一同在店里看世界杯。第一场终了后,将近清晨1点,戴军用金酒、汤力水、冰块和柠檬片调了一大壶金汤力。 好友力轩带来了吉他,几杯下去,他们高歌起来。 那段视频里,戴军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 “歌声一同,时光一下子倒流,回到了1994年。那时分的我们,在酷热的夏夜,坐在西湖边,旁边是‘平湖秋月’的大石碑,湖水在月光的映照下,亮如白天。我们一边拍打着蚊子,一边弹琴歌唱,时间差未几了,大家回家看世界杯。那些日子,就像月光下的西湖水,亮如白天。”戴军说。 □本报记者 汪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