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涉外商店,再现“北京浪漫”

2023-3-6 09:13|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40| 评论: 0

摘要: 降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友谊商店,经过59年的起起落落,记载了国内批发商业的展开,作为京城第一家涉外商场,从能够进去购物,成为当时身份的意味,到只需攥着“外汇券”到“夜市券”“请柬”才能够入内。而往常 ...


降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友谊商店,经过59年的起起落落,记载了国内批发商业的展开,作为京城第一家涉外商场,从能够进去购物,成为当时身份的意味,到只需攥着“外汇券”到“夜市券”“请柬”才能够入内。


而往常,与同在建国门外大街的国贸商圈构成对比,在萧条了十几年后,辉煌不在北京友谊商店,作为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的分会场,再次迎来了新一批的“顾客”,这一次,跟DECO一同走进华美转身的北京友谊商店,看一看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从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走进建国门外大街17号的茶色玻璃大门,便来到了本次双年展的分会场——北京友谊商店。


一种穿越感扑面而来,典雅、严肃的建筑作风,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字的金色店标,以及米黄色的水磨石空中共同标记着时期的印记,一层大厅内悬挂着灰色纱帘,上面布满了建筑、历史的老照片,一段关于北京友谊商店的往昔记忆和时期消逝的历史就这样冉冉展开。


北京友谊商店外立面旧影


北京友谊商店照片洗印部,1980 年代


图片由北京友谊商店惠允


降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友谊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独一涉外商店,曾被周总理喻为“民间外交家”,搭建了一座连世界的彩虹之桥。它是许多老北京人记忆中的“圣地”,是普通市民窥探商品世界的一个窗口。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场上物资缺乏、种类单一,人们置办各种东西都要凭票,而北京友谊商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北京友谊商店当年盛况


运营的商品都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各类时兴“尖货”,很多商品在当时属于“特供”:上海梅林的午餐肉,苏州的双面绣,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当时传播着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北京友谊商店洗染部,1980 年代


图片由北京友谊商店惠允


刘香成拍摄于1980年的这幅照片中,两位北京友谊商店的工作人员正将一台三洋牌黑白电视机固定在一辆铃木牌电动自行车上。站在一旁的男青年注视着他们,难掩欣喜,他同时具有了引领八十年代中国文娱和出行方式的“两大件儿”,可谓“双喜临门”。


到了七八十年代,即便是当年的“大款”,也要凭外汇券在这里买东西。进店的都是特殊人士,外国专家、外交官、华裔、中国访外代表团等,不少外国政要都将这里视为访问中国的“保存曲目”。关于普通庶民来说,它更是仰视的对象。直到90年代初,北京友谊商店才开端经过“夜市券”、请柬等方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各种面值的外汇券


北京友谊商店请柬


随着变革开放的不时扩展和市场经济的展开,人们的消费选择日益增加,百货业也发作了却构性的改造。


1992年,北京友谊商店周边呈现了燕莎商场、赛特购物中心等一批合资企业,吸收了国内外消费者,直接对北京友谊商店构成了冲击。他们改动了运营战略,以“珠宝钻翠、古玩字画、工艺丝织品”三大中心品类为重点。


友谊商店店内留下大量的珠宝钻翠和工艺品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1996年,“特供”完整取消,树立在垄断基础上的“人无我有”不复存在。超市、方便店、专卖店等新业态陆续呈现,北京友谊商店失去了昔日辉煌。压力之下,北京友谊商店开端寻觅求生之道。1997年,它与西单商场集团兼并成立北京西单友谊集团。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友谊商店发明了商店有史以来接待贵宾最为集中、到店顾客人数最多、近年来单日销售最高、买卖次数最多的记载,圆满完成了奥运接待效劳工作。 2010年,北京友谊商店一到三层西侧全部运营达芬奇家居。在此之后友谊商店又几次尝试转型但都未能胜利。


一层入口处,以老照片的方式回想着友谊商店的历史。


在寸土寸金的长安街沿线,北京友谊商店曾经是一个时期、一种肉体的代名词,一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等候。几十年过去了,外面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市场化、全球化、电商化,一波波的冲击席卷着,而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任由时期的变更洗礼着。


2022年,熬过三年疫情的北京友谊商店第三次“易主”,王府井集团宣布对其中止转型升级。在城市更新的大潮下,北京友谊商店行将迎来第二春。它的转型将带来长安街南北两侧商业体的联动,提升整体商圈的竞争力。


这一次,它完成了艺术空间的华美转身。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分会场的身份让这里重获重生,也为其赋予了新的生机与生机。双年展之后这里将继续调整转型和业态升级,未来的北京友谊商店将以艺术内容为驱动,完成传统商业向沉浸式消费方式的迭代升级,让艺术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迎接来自北京、中国、以至世界各地的友人。


一层入口处,以迎客松为背景,表示对友谊商店顾客的欢送。


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北京友谊商店曾带给北京这座城以辉煌和光彩,也曾聚焦世界的眼光,在国际交往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外国人曾在这里了解中国,中国人也曾在这里了解世界。 “用真情感动世界,让笑容充溢友谊”,这句持续至今的商场slogan还留在墙壁上。遥望未来,它将继续矗立在建外大街17号,作为城市地标和文化符号,于云卷云舒间坐看世事沧桑,在阳光下默默诉说着那些与众不同的过往。


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改造后的友谊商店恰恰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契合了主题,为展览添加了历史与文化的厚度。


3位策展人分离近100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集中展示了160余件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话题和样本,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图片、建筑、文学等不同艺术门类。展示了北京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展开的繁荣容颜,以及艺术生态从过去、往常到未来的历时性展开。


左侧8幅作品均为仝天庆作品,右侧墙上的布面丙烯为箫涵秋创作于2015年的《进退两难》。


乘坐电梯或步行楼梯到二层,刚入展厅便能听到由八十年代“迪斯科女皇”张蔷演唱的《北京女孩》,同时显现器上播放着由庞宽自编、自导、自演的主MV,视频里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展示出北京这座城市的容纳性。


视频正对面的5个人像雕塑,是经过3D扫描、打印复制了庞宽的身体,与真人等大,他们身着“国潮教父”的标记性服装,身处“拜拜迪斯科”的音乐现场。他们面部跳动着表情符号,这些脱离文字的网络言语,构成了庞宽想象中“人机一体”时期的人类面孔。


本次展出的装置,经过3D扫描、打印复制了庞宽的身体,与真人等大,他们身着“国潮教父”的标记性服装,身处“拜拜迪斯科”的音乐现场。他们的面部跳动着表情符号,这些脱离文字的网络言语,构成了庞宽想象中“人机一体”时期的人类面孔。


跟随音乐我们正式进入二层的展览《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策展人房方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罗曼蒂克”为线索,从散乱的美术史篇章里查找出不同代际、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艺术家,将他们完成于北京的作品集聚一堂。


正前方为张晖《站立的女人》系列作品;右侧屏幕播放的为马秋莎拍摄于中国跳水队的锻炼基地的单频影像作品《拥抱》。


《失重的女人》由艺术家瞻望创作于1992年,呈现了一个妇女在路上滑倒失重的瞬间,面容惊惶、无助,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颇具超理想意味。


冬季暖阳从南侧挥洒停顿厅,新建的白色展墙与绿色水磨石空中在光影交叠中,构成了新与旧的时空对比。放大的黑白摄影瞬间将记忆拉回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各个时期。


刘香成拍摄于1981年,月坛公园,两个人在分享他们密切的一刻。


放大的黑白摄影瞬间将记忆拉回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各个时期。绘画、雕塑、装置、录像等多种媒介共同作用于人们的记忆与想象,在观看与阅读的双重作用下,无限地去接近39位艺术家的创作初衷。


两个门的中间闪烁着梁远苇《与实验艺术家的说话》


刘香成拍摄于1980年,照片里的姑娘,一只眼睛是双眼皮,一只眼睛是单眼皮。她身后的医生是当时北京独一能够操刀“双眼皮成型术”的医生,为了让“病人”做完手术后能够骑自行车回家,他每次手术只做一只眼睛。


掀开门洞上的黑色幕布进入另一个单元空间。与《北京女孩》的“新”不同,响起的则是由地上一台老式黑色播放机所传出的京剧片段。


步入这个长条形空间,三面墙环绕着艺术家尹秀珍于2000年拍摄的照片和录制的声音,空中上散落摆放的老式小板凳,观众能够选择恣意位置坐下休息,倾听当年老人们自娱自乐的京剧唱腔,感受他们的休闲生活,重新构筑了一个凝固着记忆的时空。


2002年,尹秀珍曾把《京剧》这件作品以墙纸的方式布置成一个沉浸式的空间,观众能够在空间中的小板凳上休息,倾听当年老人们自娱自乐的京剧唱腔,感受他们的休闲生活。二十年后,在2022年北京双年展期间,尹秀珍再次用《京剧》让观众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


另一侧宋冬的《物尽其用》及镜面影壁融为一体,让生活自身的气息将其填满。


从2005年初次展出算起,《物尽其用》的实体作品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多达12次,在本次展览中,宋冬运用了影壁的概念,将2005年首展时母亲赵湘源收拾东西的照片置于影壁的正面,在影壁的背面则运用镜面板,反射出其妻尹秀珍的作品《京剧》,让生活和艺术在此刻圆满的相遇。


正对面的正方形空间,中间摆放着艺术家瞻望的雕塑作品《坐着的女孩》,塑造了一个历经初潮的女孩诧异、萌动并略带恐惧的暗昧神色,两条腿着地的椅子,烘托出游移不定的心情。在它正对面的则是张晖笔下描画的《景色》,都是他在北京798一带寓居时眼光所及的真完成象。不同年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构建出了一个丰厚的北京式“浪漫”。


空间正中间的雕塑为瞻望创作于1990年的《坐着的女孩》,前方为潘琳创作于2021年的布面油画作品《柏妮丝》。


张晖,《景色 2016 01》高2米、宽3米,是这一系列中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独幅画作。


随着展览向西,穿过绿色门框,进入二层西区原有的格子结构空间,策展人申舶良巧借展场规划《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以“幻方”的概念营造双年展中文学单元的主题意象。


幻方是来源于古代中国“洛书”的数字方阵,自古被视为宇宙自然调和之力的意味。作为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的主题意向,幻方既像是汉字书写与文本规划的缩影,亦好像北京城市空间规划的模型。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展览现场


常羽辰《珊瑚辞典(捕获)》


陈哲《对〈赤之茧〉的拓写尝试(看)》


在不同方格中的作品构成了独立而完好的语境,同时又在彼此互映的关系中激起艺术与文学的对话。


展览同时指向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凸显、数字化生存成为常态的双重语境,透过文学与艺术交错的想象,探求人类与不同生命体、人居环境与虚拟空间、历史遗产与未来图景的共生之道。


谢素梅《封手》


苏予昕《吞烟》、《煮石》、《托云》


谭婧《阿雄出走了—回不去的房间》


借此机遇,DECO约请到《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的策展人房方和《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的策展人申舶良,一同聊一聊策展中的思索。


Q&A


D=ELLEDECO


F=房方


D:


经过这些作品希望传达怎样的北京浪漫?


F


我所展示的“北京浪漫”是十分强调个人叙事的,每个人内心都有对浪漫的定义,就像对“爱”的了解,千差万别,也会随时期和境遇的不同而改动。对我来说,浪漫更像是一种借口,能够让我纵情去发掘那些带有激烈个体温度的作品。展览的副题目里的“记忆与想象”,也在提示观众,这里的浪漫照顾的并非是此时此刻的理想。


D:


这些作品的表示媒介多元,同时创作时跨度比较大,最初选择的规范是怎样的


F


我最初肯定的不是作品而是人,也就是参展艺术家。北京具有中国最丰厚的艺术家资源,这也使我萌发了一个小小的野心,就是突破“当代”艺术的边疆,重新梳理一个逾越“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名单。在名单大致肯定以后,我再去寻觅他们各自与展览主题相关的作品。


D:


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记忆的空间中,作品如何与场地树立关联的?


F


友谊商店见证了北京的剧变,我有意选择了一些与其直接相关的作品。好比刘香成拍摄的在友谊商店门前置办进口商品的照片;我还直接应用友谊商店原有的货架作为布展的元素,与庞宽的“两室一厅”机器人装置、《北京女孩》MV构成了一个“借力打力”的组合;又好比我约请曾经住在长安街边的温凌现场创作了题目为《长安街》的大型壁画,构成一种时空相互嵌套的感受。


Q&A


D=ELLEDECO


S=申舶良


D:


艺术偏重图像,而文学偏重文本,二者在这场展览中是如何共生的?


S


我想,“艺术偏重图像,而文学偏重文本”只是一个十分表层的了解维度,我更关怀的是两者各自怎样作用于观者/读者的感知,唤起不同的身心状态和思索方式。在这场展览中,我尝试将两者的作用联通起来,开启进入“共生”这一主题的更多入口。


D:


幻方来源与古代“洛书”,又在本次展览中链接到未来图景,这个有意味的主题最是如何萌发的?


S


最初是读到德国建筑学者阿尔弗雷德·申茨(Alfred Schinz)的《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他以“幻方”为意象来调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包含的复杂精致的思想体系,对我了解古今的北京城都带来很多启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关注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数字科技的“共生”关系,而幻方从自古作为宇宙自然调和之力的意味、到它关于当代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范畴的影响,都很契合这个主题。由于我受邀谋划的是双年展中的文学单元,我想也能够发明性地将幻方视作文学(特别是汉字)文本规划的一个缩影,使它成为文学单元的主题。


D:


作品之间是依照怎样的叙事关系中止陈列的?


S


北京友谊商店中我选择的这个展区,原有的“模范间”结构在空间中分出许多的方格,形态上恰恰很像一个幻方。我选择的艺术作品都遭到文学阅读与书写的启示,我希望其中丰饶的情节和心境在不同的格子中展开,经过展览设计,令不同格子之间的动静、明暗、真假构成奇妙的呼应关系,使空间、叙事、心理三者相互交错,又同时被激活,产生充溢奇遇和启示的旅程。


三层展览《英姿》


呼应后疫情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三层东侧的展览《英姿》以195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席卷全国的姿势改造(如体操、武术、舞蹈、戏剧等)及其衍生意义为线索,讨论新社会新观念下的卫生与健康,以及历史、社会各时期的相互映照。


展厅中央的粉色球台为林菁作品


左图:黑白摄影作品为郭树立拍摄;古董军用双扛架为高磊作品《G-350》


右图: 辛云鹏创作于2020年的《不要太把乒乓当真了》


对称的展陈规划暗示着发作、展开的途径,时期的演进中总会留下历史的韵脚。


中间屏幕播放的影像为石青的高清有声录像《南城之声》;墙上右侧为艺术家高磊作品《无题(显微镜)》;位于空间正中间的6个不同高度的雕塑为向京的作品《右侧》


左侧黑白照片为李晓斌摄影作品;前方幻灯机播放装置为阎洲,《简易会话》,作品采自北京友谊商店大楼建成初期的外语学习教材。艺术家将会话书页提取在胶片中,展开并激活了空间场域自身的声音和温度;右侧墙上画作为崔洁的布面丙烯作品《中部非洲国度银行》


左侧墙上的布面油画作品为郭鸿蔚《教员傅 No.6》;右侧墙上布面油画作品为段建伟创作于2016的《读书》;穿过中间门洞前方墙上挂着的作品为郭鸿蔚创作于2021年的布面油画作品《虹晕当头》


跟随着地上的“往常,我要回到太阳的时间里去了,希望你们在这里停留得高兴,来自温和世界的访客”,步入三层的第二个展览《大地热流 :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双年展中艺术与科技单元的策展人,龙星如从北京特有的冬季供暖动身,以《大地热流 :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的动态视角,邀观众一同展开一次关于消融的旅游,并推想与“热”息息相关的当代科技系统。


由达芬奇家居所留下的欧式植物雕花装饰


李启菁,《一声叹息》,2021年,


人工智能,装置,热敏纸,120*100*60cm


Anastasia Mityukova,《冰虫计划》,


2018年至今,装置,尺寸可变。


数字基础设备(数据中心、网络交流、光纤)无时无刻不在吸取星球能量,人造的“冷/热”系统持续发明着宜人的生活环境……物质与能量、黑暗与光明交错在展场中,似乎一场穿越太阳系的时空之旅。在地球有限的疆域内,技术和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万象,都见证着文化的变更。


陈欣&张文心,《不要爱恋那氤氲的辉光》,2022年,吊灯,氖气电子管,声响,地毯,投影仪,胶片,吸音棉


龙盼,《铜树》,2022年,干树根,电缆,6x4x1.2m


值得一提的是,友谊商店的四层依旧保存着一部分商品卖场容貌,在那里你能够看到具有装饰感的地毯、珐琅花瓶、老旧的洗脸盆架等商品,商品旁则是手写的价钱,以及位于空间中间的单人位收银台,东西的价钱从几百到上万都有,但更重要的是似乎在那里能够找回过往的回想,不知在多久的未来这样的场景将永远消逝。


主会场:


国度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展览时间:


2022.12.30-2023.3.12


包含展览:


《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


《无尽的交谈》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分会场:


友谊艺术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展览时间:


2022.12.31-2023.3.12


包含展览: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


《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英姿》


分会场:


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展览时间:


2023.1.13-2023.3.12


包含展览:


《蓝图北京》


票价:


通票30元


看完北京友谊商店,你记忆中的商店是怎样的呢?你心中的北京浪漫是什么?欢送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摄影 | 杨灏


文 | 林楠 编辑 | Tian


部分图片来源 | 友谊商店公众号、北京日报、视觉中国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一切,欢送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络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独家|金宇澄:不知道的事,最有意义


独家谋划|从艺术家崔洁的作品动身,与时期对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