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也不晚,我们终于等到了《长安十二时辰》。 盛唐寄予了我们关于古代太多的美好向往,经济繁盛、习尚开化,还有万国来朝的巨大城市--长安。《长安十二时辰》除了故事自身以外,真正想展示的是“长安人的一天”,在盛唐背景下的这一天,究竟有多精彩呢? 关于天宝三载 可能由于限古令等要素的影响,剧中很多名字都采用了谐音或者改字来替代原来的名字。 剧中设定的年份是天保(天宝)三载,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年号,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天宝三载至天宝十五载,年份用“载”而不用“年”。说实话,马亲王对细节的严苛水平,曾经属于高度强迫症级别的了,《长安十二时辰》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先抛开这些不说,原著中马亲王选择的这个年份,只能说是太妙了。 这时,严太真(杨太真,即杨贵妃)还只是一个修道之人,明年(天宝四载)才入宫为贵妃。 李白四十四岁了,依旧一事无成,渐入更年期。 何监(贺知章)年迈请辞,并于同年病逝。 李泌(李必)成为待诏翰林,东宫侍读,与太子交往密切。 做个类比,另一部高口碑剧《大明王朝1566》所展示的年份,也是同样的精妙。彼时正是嘉靖末年(嘉靖三十九年至嘉靖四十五年),这位一心修道成仙的皇帝曾经数十年不上朝,而朝中的大臣,也分为两派,一派以严嵩、严世蕃为首的“严党”,而另一派则是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首的“清流”。两派为了各自的信心与利益,争斗不休,帝国的晚钟已然敲响。 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年迈的天子、庙堂的众臣、江湖的义士、坊间的平民构成了一副绚丽的画卷,倒映出盛世未消的残影。 关于“圣人”唐玄宗 用一句话来形容唐玄宗,就是“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疯子。”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因而也称“李三郎”,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嫡孙,出生在洛阳,出生时父亲李旦还是皇帝,后来父亲被废他也被过继给伯父李弘。 后来和姑姑安定公主一同诛杀了欲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后,登基后又果断处决了大权在握的安定公主,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剧中姚汝能的太爷爷)等人为相。 唐玄宗的杀伐决断,治国之力,识人之明都不输任何一位帝王,他一手把唐王朝推上了高峰,却又在山巅之处毁了它。 就像一根蜡烛,起初照亮了美好之物的边边角角,却在一切人都观赏膜拜之际,将之焚毁。 安史之乱,不只杀掉了杨玉环,还杀掉了唐玄宗的“圣人之梦”。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关于李白 李白历来都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既想入世,着圣人言,尽天下事。却又屡屡遭挫,慨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宝三载,曾经四十四岁的李白,依旧一事无成,只是当过短暂的宫廷诗人。也曾年少轻狂意气风发过,让玄宗宠臣高力士(剧中郭利士)在众人面前脱靴,但究竟还是没有成为朝廷重臣。 也是在这一年,李白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位巨大的诗人终于同框。 多侥幸,我们看到了作为诗人的李白,而不是唐朝几百位宰相中的某一人。 李白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关于张小敬 张小敬其人,是有的,马亲王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后记里,自己就提过。 固然只是野史杂记,但却明白记载了是谁杀了宰相杨国忠,这个名叫张小敬的士兵,就这样,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关于太子李玙 太子李玙即为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李亨终身曾四度改名,李玙是其中一个。 说实话,唐朝的太子当的太辛劳,特别是狐疑病很重的唐玄宗的太子。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亲退位开端,唐朝的皇帝可谓是父防子,兄防弟,由于一不留意,命就没了,所以说,这是老传统了。 好比唐高宗李治能登上皇位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李治仁厚,登上皇位的话,他的兄弟李承乾和李泰都能活命。 狐疑病很重的唐玄宗,他原本曾经立了太子李瑛,但是由于他宠幸的武惠妃对太子的谗陷,他不加调查。便一天之内把太子李瑛加另外两个儿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不久武惠妃又把他这三个儿子全害死。 所以杀起儿子来,唐玄宗绝对不会手软的,李亨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艰难前行。 《长安十二时辰》无须置疑,是一部难得的良知剧。 长安的一天,也代表着盛唐的一天,繁华如幕下,许多人物曾经在这里行酒、营生、拱卫都城,一切的盛世,都浓缩在了这十二个时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