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孔融,大部分人脑海中立马闪现的是他“四岁让梨”的故事,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你以为孔融让梨是他做过的最牛掰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父亲是当时太山都尉孔宙,他是孔圣人的嫡传二十世孙。 从小能诗善文,是神童级的历史名人,既是文学大家又是名门之后,却没能有始有终,落了个灭门的结局。 三国时期,关于酒的描画,不是谋略就是英雄俊杰。孔融之死却由于酒后言、酒后文、为酒而战,最后死在酒祸上,而故事的缘由那是相当的虚无缥缈。 孔融与曹操曾是旧交,但孔融对曹操的感情十分复杂。早在孔融做北海相时,就有个叫左丞祖的人给孔融出主见说:“天下群雄并起,曹操、袁绍雄霸一方,你应该多和他们走动走动,以后也好有个依托”。 孔融不为所动,以为曹操和袁绍二人心术不正,这样的人你让我跟他们走动,你把我看成啥人了。你这样阳奉阴违的人如何留得?左丞祖就这样被孔融给咔嚓掉了! 相比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待人还算比较温柔。孔融兵败青州,寄身许都,当时曹操根基未稳,不得不立了个汉室忠良的人设。他藏锋敛锐,和匡扶汉室的老臣们,努力表演公忠体国,同床异梦的剧本。 孔融对曹操的见地有了改观,参政议政,接二连三向曹操荐贤举能,其中有一位叫郗虑的,最终也是经他之手把孔融一族送走的。 消灭了袁绍之后,曹操显露了原本面目,孔融也终于知道,曹操自始至终都有一颗摩拳擦掌之心。究竟还是看走了眼,错付了自己的满腔热忱。 汉朝以前,酒是随意喝的,刘邦开国以后,萧何禁过酒,尔后的历朝历代收成不好的时分,也会用禁酒来节约粮食。 建安十二年,战乱加上饥馑,粮食供给呈现了危机。曹操发布了一条“酒可亡国”的禁酒令。禁酒令发布后,朝野上下谈酒色变,都开端收敛了起来。 这可踩到了孔融的痛脚,禁酒?孔融特别爱喝酒,曾写下“归家酒债多,门客粲几行。高谈满四座,一夕倾千觞”的豪迈诗句。你这是要老夫的命吗?我跟你这曹贼没完。 不只照喝不误,还整日在家呼朋唤友,宾客满座。开一下文学沙龙,闲谈一下国度大事也无妨;关键在这节骨眼上还要“坐上客恒满,杯中酒不空”公开跟曹操作对。 真实想喝偷偷喝不行吗?非要这么明目张胆!公开做对也就算了,还要直接上书曹操,显摆自己的文采有多飞扬。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裡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与曹操论酒书》节选 意义是: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从尧到孔子到汉高祖、汉景帝,都是由于喝酒才成就了大事。第二段又说,夏商由于美女亡国,是不是就要禁婚姻?徐偃王行仁义,你怎样没把仁义给禁了。“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乃是愚蠢之举!” 曹操心里那个难受,恨的牙痒痒。心想:“大环境所需,你孔融以一己之私出言寻衅,不识时务”!假如曹操不是由于当时的名声、威望、行动着想,肯定是斩立决而解心头之恨! 大势之下孔融侥幸地捡了一条命,可是个性张扬的孔融喝了点酒,还是没完没了,怼曹操怼上瘾了。 曹操想杀杨彪,孔融直接说曹操滥杀无辜,并说你要这样不只天下人跟你同心同德,你这破班明天我孔融就不上了,曹操竟真的下令放了杨彪。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摩拳擦掌,要与袁绍死磕到底,孔融又喝了半斤,跳出来声嘶极力:“袁绍地广兵强,手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这仗不能打呀!这是一场悲剧,要死很多人啊,安居乐业啊,罪恶啊!” 这不是明摆着扰乱军心吗?求曹操的心里阴影面积? 曹操以少胜多打下邺城,把袁绍的儿媳妇赏给了儿子曹丕,孔融喝了几杯又说话了:“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义是,过去我不知道周武王怎样处置妲己的,今天我可算明白了。 曹操没时间修理孔融,又不想这个黑粉整天在眼前晃来晃去,找了个理由而已孔融的官,让他回家好好闭门思过。可是孔融依然高调,作为文化界的一面旗帜,整天汇集一群人,高谈阔论、抨击时势、饮酒作乐,影响力、怂恿力不容小觑。此事加剧了曹操对孔融的恨意和杀心。 而正在曹操不知道以什么罪名杀之然后快的时分,爱喝酒的孔融又出言不逊了。 他提出了一个不要说汉朝,就说是现代也是离经叛道耸人听闻的行动。他生性潇洒,不拘于礼教条例,口无遮拦,这次终于撞在了枪口上。 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视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以复奚为?譬如寄物于缻中,出则离矣。” 意义是:父亲与儿子有什么恩情呢?不就是情欲的“副产品”吗?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还说,闹饥馑时有点吃的,假如父亲不好,还不如拿给他人吃。 在礼教森严的古代,以孝治天下的汉朝,这种行动孔融或许只是一时想得过于透彻,而由于喝了酒胡乱的就脱口而出了,说进来的话泼进来的水,却没想到被曹操抓了凭据。但话又说回来,放在今天说同样的一段话,也会被口水淹死吧。 公元208年7月,曹操以儒家的罪名—不孝,在郗虑的掌管下杀了孔融,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妻子,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孔融享年五十六岁。而特别讽刺的是,这位郗虑正是当初孔融大为赞誉并引荐给曹操的。 曹操杀孔融,罪名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忠不孝,人品堪忧。但曹操也并不是出名的孝子,不外是将这个罪名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而已。 孔融对曹操的不屑、蠢笨的对立,对气数已尽汉朝的愚忠,对世道的大声疾呼,究竟他也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又能掀起什么风浪,也不外是权益之下的鱼肉而已。之于孝道,之于他的本心,恐怕比那些治他罪的人愚执得多。 《后汉书》关于孔融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凛凛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也。” 劲烈如秋霜,坚贞如白玉。霸权时期的迷雾散去之后,孔融终于洗净了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恢复了自己原本清明的样子。 他的终身,才干撑不起雄心,即便拼尽全身力气,也不外被人笑笑而已。但他的不装,他的真性情,着实让人喜欢,那种视死如归的态度,又有几人敢为? 孔融死前慨叹:“言多令事败啊”,到死他也没短谄说个不字,他的酒崇高不可侵犯。酒确是不该来背这要了他一族人性命的锅,言多也只是其一,意气用事不计结果,恃才傲物,才是孔融最后结局的诱因,而权益才是那把砍头的铡刀。 那位经手送走孔融一族的郗虑,孔融曾这样评价他:“他倒是知晓许多道理,可惜是个死脑筋,不懂得权宜变通。”这难道不是说的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