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Pro 近日,演员李嘉明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公开责备电视的收费乱象。 李嘉明称,以前翻开电视就是电视,往常翻开电视全是各种收费的。而且每个项目都单独收费,“特别恶心”。花大几千买的电视看不了。他还直言自己曾经三年不看电视了。 此举惹起了普遍关注并取得大量网友点赞。 事实上,天下苦“智能电视”久矣。 智能电视虽有“智能”之名,但却变得越来越复杂。 除了套娃式的收费系统,还有五花八门的广告、让人眼花纷乱的界面,以及繁琐的操作措施。 就连许多年轻人都直呼“搞不懂”。 这样的智能电视,真的还智能吗?假如就想简简单单看个电视,该怎样办?有没有其他选择? 玩不转的智能电视:充不尽的会员找不到喜欢的节目 其真实李嘉明之前,曾经有无数的网友吐槽智能电视的种种“罪行”。 据媒体报道,近日,山东烟台一位女士发布视频吐槽智能电视收费状况。每年光是会员费就高达600多元。此外,手机充了会员还不能和电视会员互通,投屏要再花一笔钱。 这位女士的视频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给自家的电视算了笔账,光是平常手机上,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的年费会员,每个就要250元左右,还得再给孩子开个198元的少儿会员。还有教育频道、音乐频道、K歌频道,都要单独收费,十几个会员加起来一年要上千块。 当然,这种状况比较极端。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充这么多的会员。 三言此前曾在《一个视频会员能够几个人用?我们测了测“爱优腾芒”》文章中提及过几个视频平台的会员价钱,近两年长视频平台会员涨价已是常态。 除了套娃式的充值系统外,花里胡哨的界面和操作上,也是一大难题。 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家智能电视的界面,占领醒目位置的是会员广告。 而电视最基本的功用,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框里。 更离谱的是用遥控器操控时,光标的途径忽左忽右。按下“↓”键后以为光标会移动到正下方,但它偏偏跑到右下。页面与系统的设置犹如千层饼。 去年,中国度电网曾发布了一份《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讲演》。其中一项数据是“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节目”。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别说老年人,就连自己都找不到。 去年,#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电视了#话题就曾登勺嫦妊。 当时有网友表示,自己并不是真的不爱看电视,而是玩不转往常的智能电视。 事实上,的确如此。 就连想看个最基本的电视台直播,都需求配上机顶盒。光遥控器就要两个,以至三个。得先用电视的遥控器开机,切换到衔接机顶盒的方式,再用机顶盒的遥控操作。 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不少消费者体验智能电视后发现,想观看自己感兴味的内容,总是需求另外付费置办会员,而且收看电视里不同平台的内容得单独充值会员。有时即便开通了会员,想看平台上某些类别的节目,还得再次充值置办。 此外,近九成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存在开关机广告。想看电视,先要看完开机广告、机顶盒广告,之后呈现的菜单选择页面既花哨、操作又繁琐,目的节目常常难以找到,一不当心还会点到付费内容。特别关于老年群体而言,这样的复杂操作,已严重影响到运用体验。 以前的电视免费? 置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分,电视翻开就能直接看,想换哪个台就换哪个台,没有充值系统。 但其实以前的电视并不是完整免费。 最早先的天线电视机,的确是不收费的。 那时分在乡村四处都能看到院子里竖起的高高杆子,以及杆子顶端的“天线”。 笔者犹记得,那时分在笔者的家乡,最知名的“天线”品牌叫“001”。 不外,那种天线电视机能看的频道十分少,信号也不稳定。 到了90年代,有线电视展开了起来。能看的频道也多了很多,但看电视是需求交收视维护费的。 与此同时,呈现了很多不要钱的“卫星锅”。 但这些“卫星锅”并非正轨的收视渠道,存在侵犯学问产权、危害信息保险等风险。 2020年7月12日,国度广电总部发布信息,明令遏止不允许运用卫星锅,假如运用也要运用契合国度请求的。 因而,“以前看电视不要钱”的说法不完整正确。 智能电视的收费系统是如何兴起的? 智能电视的收费体系,还得从某智能电视品牌说起。 2012年,该品牌的超级电视在行业内异军突起。2015年底,其推出“生态补贴硬件”战略,以低于成本的价钱出卖超级电视,再经过广告和内容效劳付费把钱赚回来。 这样的玩法,让整个电视行业开端竞相模仿,打起了硬件负利的价钱战。 有业内人士透露,电视厂商制造硬件曾经不挣钱了,往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预装App平台、开机广告、第三方视频平台的会员抽成等方面。 但这些第三方视频平台的自身状况也不太达观。 据天目新闻梳理,从2010年成立至今,爱奇艺曾经亏损超10年。自2018年上市后,爱奇艺在2018年到2021年的净亏损额分别抵达了91亿元、103亿元、70亿元和62亿元。 优酷同样连续六季亏损。依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3财年Q2(2022年7月1日至9月30日)财报显现,优酷所属的数字媒体及文娱分部收入为156.23亿元,同比下滑3%。本季度该板块亏损1.17亿元,同比有所优化。 腾讯控股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现,腾讯视频所处的媒体广告收入26亿元,同比下滑26%。腾讯表示,“正采取措施优化成本,减少腾讯视频的财务亏损”。 这些视频平台在电视厂商提供相关内容的同时,也需求思索自身的营收需求。 于是,会员涨价成为常态。以至还呈现了投屏要额外收费的现象。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期,智能化曾经体往常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但就智能电视而言,不时以来饱受诟病。 那么还有没有像以前一样,翻开就能够直接看的电视? 200元左右的“老人电视”口碑不错但一定能取代智能电视 2022年11月,#被200元电视的买家秀整破防了#话题登勺嫦妊。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秀起了200元电视的方便快捷。 据悉,彼时在一些购物软件上,这种低价的电视销量十分可观,每月卖出几万台,以至几十万台。 笔者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仍有一些售价为一两百、两三百的“老人电视”。 这些电视有的宣称是不用网络,有的是宣称自带天线。销量从几十到几千不等。 从这些买家的评价来看,这些电视操作简单,大多能收到十几个台。信号和画质也还不错。 那在这个“智能电视”被频频吐槽的时期,“老人电视”能取代智能电视吗? 笔者以为,取代不了。但假如继续这样下去,智能电视也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一方面,这些“老人电视”固然也收获了不好好评,但体积小,外观不美观,也算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固然智能电视让很多人“苦不堪言”,但究竟外观高大上。 往常很多年轻人都考究仪式感。买台电视就算不看,摆在那当个装饰品也要美观一些。 但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给大众带来的苦恼,也应该被正视一下了。 智能电视,是衔接互联网资源与受众的终端载体。 本该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示力,依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资源和能够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个性化优势,去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但套娃式的充值体系和愈发复杂的操作措施,正把智能电视变成陈设。 官媒发声:一充再充、吃相难看限制投屏,加收费用不厚道 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套娃式充会员”带来的层层界面,操作繁琐复杂,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无从下手。花了几千块买的智能电视,空有硬核科技的屏幕表示力,可假如没有会员资历,只能当个啥也播不出来的陈设。 用“套娃式充会员”和多个终端不兼容的霸王条款变相地向用户收费,不只吃相难看,更会将前期积聚的良好用户体验和对商家的信任耗费殆尽,动摇内容付费方式的根基,以至会毁掉付费观看这个“蛋糕”。 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发文表示,内容付费已成为视频平台重要的商业方式和收入来源,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可享用独家内容。 上海市消保委以为,投屏是移动端用户正常的运用场景,消费者付了钱,在手机上看还是投屏看都是消费者的权益。平台在APP内限制消费者投屏的做法分歧理,想用这种措施加收费用更不厚道。视频平台更无权不当获取手机权限干预消费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连线等方式投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买电视的初衷就是为了更轻松、更方便地看一些视频类的节目。 假如需求花大把时间来研讨如何开机、如何找到想看的内容、如何少充钱,这样的“智能电视”还智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