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David Chipperfield Getty Images 2023 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奖在前天,3 月 8 日正式发布。来自英国的城市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 David Chipperfield 成为该奖项的第 52 位获奖者。 David Chipperfield 的建筑职业生活横亘四十多年,他于 1985 年在伦敦成立了 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师事务所,后来又在柏林(1998年)、上海(2005年)、米兰(2006年)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年)设立了办公室,至今完成的一百多个作品,纷繁多样,涵盖了市政、文化、学术建筑范畴,在博物馆设计和改造方面特别专长,还包含各类住宅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提高亚洲、欧洲和北美。 劳力士美国纽约总部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本届得奖者: David Chipperfield 年轻时的 David Chipperfield David Chipperfield David Chipperfield 于 1953 年出生于伦敦,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1976 年,他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 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他曾效能于建筑巨匠 Douglas Stephen、1999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 Norman Foster 和已故的 2007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Richard Rogers。 David Chipperfield 的早期职业生活始于伦敦斯隆街,为三宅终身的门店做室内装潢设计,后来在日本从事建筑工作。河流与赛艇博物馆是他在自己故乡承接的第一个建筑设计项目,尔后他继续在海外从业,他把自己高度的义务感归结于在职业生活的成形阶段,在海外为当地文化建造建筑的阅历,他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思想的建筑师,学到了如何重新想象每个元素的潜力,从而让每个项目的意义都超越建造任务自身。 1985 年设计三宅终身在伦敦的门店 Getty Images 河流与赛艇博物馆,英国(1997) Richard Bryant/Arcaid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 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状况而设计的 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他的建筑总是思索「中央肉体」,并辅以洁净利落的结构和精致的细节,其作风精简,规避弄巧成拙、远离潮流时兴,并一直理论着建筑的可持续性。是以,他又以旧建筑翻修与重建而出名,创新旧建筑以顺应现代,同时尊重它们的历史、文化并维护自然环境。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 西班牙(2006) Christian Richters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英国( 2007) Ute Zscharnt/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柏林新博物馆,德国( 2009) Joerg von Bruchhausen 特纳当代美术馆,英国( 2011) Simon Menges 海浦沃斯美术馆, 英国(2011) Iwan Baan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美国(2013) Simon Menges 「设计不是用颜色和外形来堆砌,而是要展开出一系列兼备严厉性和结果的问题和想法。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你选择哪条途径曾经不重要了 —— 只需你坚持走下去,并且在过程中取得成果。」 随着他的建筑理论变得越来越丰厚,他对社会和环境福祉的倡导也越来越鲜明,他谴责那些不为当地社会效劳,而臣服于全球经济大鳄的建筑商品化行为,谴责就此构成缺乏永世性的认识,招致气候危机。 胡美兹博物馆,墨西哥(2013) Simon Menges Valentino 伦敦旗舰店,英国(2016)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日本(2017) Keiko Sasaoka 爱茉莉安定洋总部, 韩国(2017) Noshe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德国(2018) Simon Menges SSENSE 蒙特利尔门店,加拿大(2018)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莫兰综合体,法国( 2022) Simon Menges 旧行政官邸大楼,意大利( 2022) Alberto Parise 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采访中,David Chipperfield 提及到自身的建筑观:「我以为好的建筑会提供一个环境,它在那里,但它又不在那里。就像一切意义严重的事物一样,它们既是前景又是背景,而我一向对前景不太感兴味。建筑能够对我们的仪式和日常生活中止强化、支撑和辅佐,我最喜欢也是最享用的生活体验是让平常的东西变得特别,而不是让特别的事物成为一切。」 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作品 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杭州(2003 - 2007) 设计草图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良渚博物馆树立在杭州良渚文化区,博物馆珍藏有大量青铜时期的玉石文物,是良渚文化村北部的一大亮点。 博物馆建筑以混凝土为主体框架结构,外墙以伊朗石灰华石作为饰面,由四个长方形体量构成,它们宽度相同,长度和高度各异。四个建筑体之间经过大小、形态万千的庭院转换,庭院是博物馆参观流线的重要部分,这些展厅可依据不同主题的展览定制其规划。博物馆深处的庭院以传统回廊的方式呈现。 Christian Richters & Chongfu Zhao 洛克·外滩源,上海(2006 - 2021) 涵盖 11 栋大楼的修复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2006 年,洛克·外滩源邀 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事务所担纲历史维护建筑的修缮设计和对众安·美丰大楼重新改建。11 栋历史建筑始建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分别为:光陆大楼、广学大楼、亚洲文会大楼、中实大楼、安培洋行、圆明园公寓、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真光大楼。最终,老建筑的修缮修旧如旧,城市原有肌理也被保存下来,与新的设计融合一体,使整个区域的肌理有贯串性和渗透性。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西溪天堂·悦庄,杭州 (2007 - 2015)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该住宅建筑位于杭州城郊的西溪国度湿地公园,西溪湿地的空间氛围被融入到了公寓的设计开发上。 建筑被水系花园环绕,立于水中的石基之上,构成了村庄群落的基础。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莫干山路办公楼,杭州 (2009 - 2013)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莫干山路办公楼楼高 10 层,采用直立锁边技术完成设计, 其外围结构体系保障了内部的办公空间没有多余的柱子,因而规范层的空间能够被灵活的中止分割。中央中心筒集结了大楼一切的效劳功用。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西岸美术馆,上海 (2013 - 2019)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三个主要建筑体均为 17 米高,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分别由上层和下层组成,经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衔接。每个建筑体的上层为经过顶部采光的展览空间。下层空间包含多功用厅、艺术工坊和教育空间。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安吉 (2014 - 2018)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浙江自然博物院创建于 1929 年,馆藏 20 万余件标本,涵盖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范畴。该院的第二座,建在坡地上,被一个庞大的自然公园的竹林环抱。一系列开阔的展厅组成涣散的架构,以容纳大型展品:恐龙化石、全尺寸模型、大尺度的野生动物布景,以及多媒体和互动展示元素。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浙江医药总部大楼,绍兴 (2016 - 2021)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浙江医药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然和合成维生素 E 制造商之一。该建筑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的总部大楼,坐落于其位于绍兴滨海新城的新园区内。总部大楼容纳了浙江医药及其子公司的管理、办公和研发机构,都布置在一个景观公园内。 复杂的功用被分红了一系列区块:一个高层办公楼,四个多层实验楼,以及一座单层的展览和多功用厅。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陶溪川文创街区,景德镇 (2018 - 2021)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经过引入博物馆、瓷器商店和陶瓷市场等新功用后,这个 临近景德镇市中心的陶溪川文创街区的基地西部,成为城市结构中一个充溢生机的公共场所。在项目的第二个阶段,基地东部将转变成为一个表演艺术校园,设有学院、演艺场所和其他隶属设备。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师事务所柏林办公室为其制定了总体规划计划。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什么是「普利兹克建筑奖」? 奖章背面的拉丁文铭记「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中文:巩固、适用、美观)。源自古罗马建筑师 Marcus Vitruvius Pollio。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这一国际性奖项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经过旗下凯悦基金会于 1979 年创建,每年评选—次,其授奖「无关国籍、种族、宗教或思想」,旨在惩处「在世建筑师,其建筑作品展示了其天赋、远见与贡献等特质的融合,并透过建筑艺术,立下对人道与建筑环境持续且意义严重的贡献」,受奖者可取得奖金 10 万美圆、奖状,以及自 1987 年起增颁的铜质奖章一枚。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疾速崛起,其气势压过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金奖、日本国度艺术大赏、丹麦嘉士伯奖、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度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高高在上的荣誉。 历届得奖者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首任得主 Philip Johnson 受惩处其「 50 年来表示于无数博物馆、剧院、图书馆、房屋、庭园及企业建筑的发明力与热情」;1983 年得主贝聿铭是获奖的首位华裔建筑师;2004 年获奖者 Dame Zaha Mohammad Hadid 是第一位女性得主;西泽立卫是最年轻的获奖者,2010 年获奖时年仅 44 岁;2015 年得主德国建筑师 Frei Paul Otto 是目前唯逐一位于发布前逝世的得主,他在颁奖前一天逝世,终年 89 岁;2022 年得主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是取得该奖项的第一位非洲建筑师。 多年来,亚洲共有 8 位获奖者。包含丹下健三(1987)、槙文彦(1993)、安藤忠雄(1995)、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2010)、王澍(2012)、伊东丰雄(2013)、坂茂(2014)、矶崎新(2019)。 相关精彩引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