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假如从狭义的角度看,只需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取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继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浅显小说。从文学的功用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文娱功用,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用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肉体和现代的方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改造。中国现代文学反动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奉承的贵族文学,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从方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浅显小说)重新复生了。那么,网络文学能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基本任务,因而他们以为应当努力于器物之变、制度改造和文化改造。中国现代文化改造借助于文学,经过文学改动国民的肉体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替代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溢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作风是沉郁的、凄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对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中止肉体启蒙。在文学方式上,借用欧化的言语和欧化的方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变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展开的形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端边沿化。高等教育不时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不时进步,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降落。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下,文学的世俗化颜色增强,文学的消遣功用增加,网络媒体的提高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展开相契合,文娱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基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作风自然也有较大改动。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道貌岸然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白成为网络盛行的言语作风。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盛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白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变革开放以来社会展开成就的表征:变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浅显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经过互联网取得了读者;变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文娱时间来阅读小说;变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普遍吸收、自创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变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展开的理想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达观的作风。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 1.下列对资料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类型小说具有认识和教育的功用,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也保存了这些文学功用。 B.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五四新文学试图寻求器物、制度、文化的改造以完成救亡图强。 C.中国现代文学改造,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文学方式三个方面都有所表示。 D.变革开放为网络文学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网络文学的展开也表示了变革开放的成就。 2.依据资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较于网络文学对文娱功用和读者体验的注重,传统文学更偏重于将文娱当做实施教化的途径。 B.现代文学反动批判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可见这些文学在肉体和方式上无可取处。 C.网络文学同五四文学所批判的类型化的浅显小说在方式上有相似处,但在内容上曾经与时俱进。 D.随着经济高速展开和全民文化水平进步,文学的消遣功用大于启蒙意义,文学边沿化成为必定。 3.分离资料内容,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区别(3分) A.前者面对中国变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展开、计划经济开端转型的形势,后者面对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 B.前者借助网络语境中的表情符号等构成轻松有趣的作风,后者用欧化的言语和方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 C.前者自创西方文化与文学资源的同时具有文化自信,后者积极地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自由、博爱等现代思想。 D.前者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呈现出积极、开朗、达观的作风,后者肩负特定的历史任务,整体作风沉郁、凄凉。 (二)适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资料一: 只需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宁静。我们知道我们在探求最深奥的秘密。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水平。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中央,但决不是独一的中央。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为什么我们这些躲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侥幸呢?宇宙里很可能四处都充溢着生命,只是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宇宙汪洋茫无边涯,范围之大,而地球仅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是在这里降生和长大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起了探求宇宙的热情,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控制自己的命运。 (摘编自《宇宙的边疆》) 资料二: 火星这位“好邻居”之所以吸收着人类的眼光,主要是由于它有一个其他星球都没有的特质——最像地球。有多像呢?火星的自转速度简直与地球相同,火星上的一天有24小时37分钟。火星的公转周期是687天,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也像地球一样具有四季,只不外每个时节持续的时间是地球的两倍左右。火星的地貌也和地球差未几,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等。火星上还有大气、水、各种矿藏和氧化物。火星矿产资源丰厚,依据带回的样品剖析,火星上钛铁矿的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亿吨。其中最特别的是,火星的大气层中有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利于生物在火星名义的生长发育。所以,火星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并且有可能被改造为适合人类寓居的星球。 (摘编自《火星为什么值得探测》) 资料三: 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但是,人类并没有遗忘走向更远的深空。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味逐步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取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一切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而,要抵达分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应战是脱离地球引力。 当探测器被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就能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际。深空探测器的飞行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而,需求事前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普通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抵达。为抵达这两个目的,需求应用行星际中两个特殊的引力效应。一个是能够应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均衡点,探测器在该点遭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在此处做变轨,能够做到最俭省燃料。另一个能够应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 人类在地球上着陆和返回的阅历,简直无法在其他天体上直接应用,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十分艰难,目前人类所控制的技术并不成熟。但在小天体上着陆与起飞是完整不同的技术。首先,由于小天体引力场十分小,以至能够疏忽,与其说在其上着陆还不如说是与其轨道交汇。由于无法借助其引力的力气,所以需求具有十分精准的轨道设计和自动控制才干。其次,着陆时能够说是某种水平的碰撞,假如无法将探测器在相互接触的一刹那锚定,探测器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弹跳起来。 第三个技术应战是远距离通讯。通讯距离越远,无线电波经过长距离传输,能量将会扩散和衰减。其次,远距离通讯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别和运转的才干。 (摘编自吴季《深空探测的现状、瞻望与倡议》) 资料四: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宫”完成太空会师,这幅历史性的画面标记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展开阶段。 从“东方红”“嫦娥”到“天宫”,中国航天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这些年,中国在航天范畴一直笃定自给自足、戮力创新之路,到今天能够独立掌控自己的命运,突破控制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中心关键技术,部组件和中心元器件国产化率抵达100%。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得到了理论的最好证明,这反过来又愈加坚决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决计,中国航天将在这样的良性循环里不时取得海量的正反响。 能够预见,在未来10-20年,深空探测将成为国际上航天大国竞相角逐的一个重要战场。近年来,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为完成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同时,严重科学发现将越来越多地降生于深空探测范畴,人类的生存展开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展开进步。基于此,中国应加快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持续展开深空探测任务,加速推进向深度和广度展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力气和中国聪慧。 (摘编自《“太空会师”: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下列对资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5.下列对资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水平,我们在探求的过程中不时长大成熟起来。 B.由于火星最像地球,可能支持生命存在,也可能成为人类宜居星球,所以值得探测。 C.地外天体着陆起飞很艰难,将耗费更多的燃料,这给人类深空探测带来了一定艰难。 D.天宫会师是中国坚持自给自足、戮力创新的证明,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 6.学校将举行主题为“我国能否有必要鼎力中止深空探测”的争辩赛,作为正方代表,你将如何压服对手呢?请分离资料梳理你的发言要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在青岛看房子 梁衡 ①大家一到青岛,都说这里很美。其实青岛的美,依我看就美在她那些别有滋味的房子上。 ②青岛的旧式建筑主要是德国式的。德国人在1897年入侵青岛后就作了永不离去的打算。殖民政策的目的当然是掠取,占岛十七年间他们掠走无法计算的财富,也在青岛营造了安乐窝。大约为了缓解思乡之苦,或者出于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他们造了许多德式原版的房子。之后,其他国的殖民者也在这里造本国滋味的窝。所以青岛的房子人称“万国楼”,这里有二十四个国度作风的房子,无形中构成了一个建筑博物馆。殖民者在世界上许多国度都留有这种痕迹,这就如野兽奔忙寻食,无意中将粘在身上的花种草籽带到他乡一样。 ③德国人在青岛最大的建筑有三处,即提督府、提督楼和花石楼,分别是提督办公、住家和渔猎休息的中央。这三处我都认真看过,全都是一色花岗石砌成。提督府是政权机构,楼高墙厚,作风雄壮凝重。花石楼紧邻海边,孤高如堡,颇多野趣。楼下有一片小松林,在林间听涛声起落,看潮水来去,足可忘尘脱世。最可看的还是提督楼,听说这楼是仿德皇宫的样子减少而成,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楼高三十余米,共三层,底层和顶层都用糙石穿靴戴帽。窗户都用粗石镶边,窄而高的玻璃窗如两只深陷进去的眼,中间窗框上鼓起的石头活像德国人的高鼻梁。一层有客厅,厅内家具一如昔日,橱柜上的商标证明这是皇室用品。客厅东有一花厅,全部玻璃天棚,内有喷水。客厅北通舞厅,厅中央有一花篮吊灯,挑着三十八个灯泡。环壁有各式金属壁灯。最有趣的是小舞台两侧,各有一女子脸形的壁灯,头上伸出四枝花,挑着四盏灯。室内装修极奢华,室外野树杂花满坡绿风,树间还环坡散存着旧日监工护院用的废碉堡。游人不经意时,眼光碰上它那只半睁着的“眼睛”,会打一个寒噤,惊忆起这是中国劳工在刺刀尖下的作品,想起这楼里碉堡护卫下的淫乐。隔着历史的风雨,这些都曾经含糊,但在今日明丽的阳光下,这建筑群却渐现出它的美学价值。就如普通人游颐和园,并不经意研讨慈禧太后是怎样挪用海军经费的。艺术和政治究竟不是一回事。 ④在青岛小住的几天内,看房子成了我的第一兴味。晨起我穿行大街端详这些异国来的“老外”,去摸它花岗石的墙,去数它窗楣上的瓦。这些房子的美,首先在它的外型。它很少有如四方盒子或火车厢式的划一划一的规格,轮廓少直线而多折线或弧线。屋顶无一平顶,或成哥特式的尖突,或成四棱四面的盔形。窗户很少开成方框,有的窄而细高,令你想起古堡的幽静;有的则鼓出一个兜肚,下圆上尖,像一滴半空中的垂露。屋顶则一色的红瓦,瓦又不是如现代建筑式的平摆或如中国宫殿式的斜铺,而是近乎垂直的立挂。建筑师在将要完成他的凝重的花岗石作品时,又用鲜亮的红瓦来做一“头饰”,将房子齐额一包,就像一位红布包头的锡克族武士挺立在海边的绿树下。有时我走得远一些,喜欢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来回望全城。但见群楼鳞次栉比,衬着如云的绿树,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其实,假如单说青岛的洋房就是比北京的四合院美,比水乡竹楼美,或也一定,只是骤然于我稔熟的土地上飞来异国房舍,便如一篇散体文言文中偶尔呈现几个对偶句,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新奇之效。又难得我们这个胸怀大度能兼容并蓄的民族,将这种建筑作风的异国种子保存下来,在华夏土地上终于蔚成一城。青岛便得了一种他山之美,也就美得有了个性。有时,我从饭店的高楼上推窗俯视全城,不由地记起卞之琳的一首名诗: 你站在桥上看景色, 看景色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他人的梦。 青岛,你和其他城市一样消费、生活、树立,不经意中却装饰了多少人的梦。 ⑤我想一个城市的构成也如一处自然景色。我们有泰山的雄伟、黄山的浩瀚,也有北京皇宫的辉煌,苏州园林的精巧和青岛这些房子的绚丽多彩。凡美好事物的降生都必经过痛苦的折磨,你看哪个名山没有经过火的熔炼和水的切割。青岛在经过历史阵痛之后而育成的这种美,我们要好好地保存她。 (略删改) 7.下列对文原形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作者看来,青岛的“万国楼”好似寻食的野兽无意中带到他乡的花种草籽,属于“无心插柳”。 B.文中多处以外国人形象为喻来描画青岛房子,如“德国人的高鼻梁”等,能够凸显这些房屋的异域作风。 C.作者经过写游人赏楼时“打寒噤”“惊忆”等细节来提示人们不要遗忘“万国楼”建造背地屈辱的历史。 D.文章并举“泰山的雄伟”“北京皇宫的辉煌”“青岛房屋的绚丽”等,欲借此增强说理的可信度。 8.作者为什么说“青岛的美,就美在她那些别有滋味的房子上”?请分离文本概括剖析。(6分) 9.梁衡以为,散文应兼具形境与情境之美。形境之美请求写景分明,如在眼前;情境之美请求情形融合,感染读者。请谈谈第四段是如何做到兼具这两种美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独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前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暮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恶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恶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能够鉴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义相同。 B.“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义不同。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治”意义不同。 D.“恶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念十分明了。 B.第二段对比剖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实质差别,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剖析,论述了优待君子之朋则国亡,信誉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白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剖析问题,最后抵达意味深长地提示当今统治者的目的。 1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5分) (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能够鉴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 金陵怀古 郑燮 淮水东头,问夜月、何时是了。空照彻、飘零宫殿,苍凉华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都秋草! 流不时,长江渺。拔不倒,钟山峭。剩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从月下遗址联想到了历史烟尘中的英雄,以为他们最终都将衰亡。 B.词人以为江山不改,正如不绝江流和不倒钟山,而人事却有起落浮沉。 C.词中“淡鸦残照”一句的表白方式,和杜甫《望岳》的最后两句不同。 D.这首词以明快的笔触描画南朝旧都破落荒芜之景,含隐微的愤世意味。 15.本诗三个“问”字句包含复杂的感情,请分离诗句扼要剖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观刈麦》中农家人在农忙时节抢收粮食,“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忘我劳动的真实写照。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用两个动词,并采用比方和通感表示噪音的昂扬。 (3)《劝学》中用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来强调为学必须专注不移。 三、言语文字运用(20分) (一)言语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屋顶,被誉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作为古建最有辨识度的部分,中式屋顶势起“反宇飞檐”,在数千年展开中,经过屋脊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山等基本样态,使建筑如山岳普通耸立于天地之间,并为建筑谱写了 ① 的身份密码。而诸如重檐、抱厦、勾连、十字等繁复方式,无疑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史诗”提供了愈加 ② 的“营造组合”。从传统文化中走出的神兽立于其上,成为阅读建筑的精彩注脚,兼具适用功用与考古价值的檐上之瓦,更是屋顶装饰的表示。如此风度的构成,归功于由梁柱框架搭建的木质骨骼、斗栱以柔克刚的营造聪慧,它们用力学和结构搭建起屋顶艺术赖以演绎的内在机理,更有天花与藻井在精巧繁复、层层变更中绚烂绽放,令人 ③ 。 “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于内,如孤峰般耸立的塔刹、集古建精髓于一身的牌楼充实着屋顶言语;于外,由出檐举折培育的悦目曲线延伸至东亚,落地生根、各自长大,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传送出共同魅力和厚重底蕴。“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中式大屋顶,就这样穿过时光与地域,凝结历史与审美,绘就出④的东方天际线。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建屋顶之创作,不只有着科学的建造理念,同时附加了丰厚的文化意象。 B.中国古建屋顶之创作,不只被注入了丰厚的文化意象,同时有着科学的建造理念。 C.中国古建屋顶之创作,不只有着科学的建造理念,同时被注入了丰厚的文化意象。 D.中国古建屋顶之创作,不只附加了丰厚的文化意象,同时有着科学的建造理念。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中止修正,使言语表白精确流利。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动原意。(4分) (二)言语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景、拍照留念的好时分。但为什么眼睛察看到的漂亮景物,拍下来就没那么美观了? 这是由于相机和人眼① ,成像效果却大不相同。 相机算是仿生学产品,人眼的瞳孔能放大减少,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相机中的光阑也能放大减少从而控制进光量;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② ,相机的感光元件也是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再将信号传送给处置器。 人眼能够察看到的范围很广,③ 。相机则不是这样,离相机距离分歧,方位不同的物体,都能明晰成像。人们观赏美景时,明晰成像范围内常常是景物中美丽的那部分,杂乱的次要元素则不在明晰成像范围内,变成了含糊的旁景。觉得照片拍得普通,常常是由于景物周围杂乱的旁景在照片里变得十分明晰,存在感十足。 另外,察看者人眼的景深与拍摄设备的景深不相同时,人眼所察看到的图景与照片记载的图景就有差别。这些差别或许让照片看起来平平无奇,也可能使照片愈加冷傲。手机厂商常常应用图像处置技术来模仿浅景深的拍摄效果——拍摄主体明晰,背景中止含糊处置,使拍摄的照片看起来更漂亮。 摸分明相机成像特性后,从相机的“视角”去察看世界,你拍照会愈加得心应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好衔接,内容贴切,逻辑紧密,每处不超越15个字。(6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益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或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天堂了?” D.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而已。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资料,依据请求写作。(60分) “知,谓识其事之所当然;觉,谓悟其理之所以然。”依照晓悟事物表里的时间先后,可对“知觉者”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先知先觉者常常能察觉和洞晓事物的变更展开之道而掌握先机,成为开路先锋;后知后觉者因缺乏敏感的洞察力常常事前方知顿悟,但也不乏青出于蓝者;不知不觉者反响愚钝,加之堕怠之性而沦为平凡无为者亘古未有。 对以上资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思索和感悟?请分离资料写一篇文章。 请求:选准角度,肯定立意,明白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剽窃;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五四新文学试图寻求器物、制度、文化的改造以完成救亡图存”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基本任务,因而他们以为应当努力于器物之变、制度改造和文化改造”。) 2.C(A项“传统文学更偏重于将文娱当做实施教化的途径”于文无据;B项“可见这些文学在肉体和方式上无可取处”错误,于文无据;D项“边沿化成为必定”推断过于绝对。) 3.C(C项“前者自创西方文化与文学资源的同时具有文化自信,后者积极地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自由、博爱等现代思想”都有对西方文化的自创,且文章论述五四新文学时也并未提及其不具有文化自信,因而该项不属于二者的区别。) 4.D(依据原文内容,从“第三个技术应战是远距离通讯”这一段可知,“探测器高度智能化”是目前需求努力处置的,并没有完成。) 5.C(“将耗费更多的燃料”于文无据。) 6.①我国鼎力展开深空探测,有助于拓展认知边疆,促进对宇宙的了解; ②我国鼎力展开深空探测,有助于获取更多资源,取得更多可能的宜居之所; ③我国鼎力展开深空探测,还有助于推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力,为人类的深空探测贡献更多中国聪慧。(每点2分,共6分,意义相近即可) 7.C(文章写这些细节不是要提示人们别遗忘历史,而是要分离后文借此阐明“这些房屋有着穿越历史的美感”“艺术和政治不是一回事”。) 8.①青岛那些殖民者留下的具有异域作风的房子自身就具有超越历史和政治的美学价值。 ②这些房子的异域作风融入到青岛的文化,使青岛的美有共同的个性; ③这些房子使青岛呈现出一种阅历痛苦之后孕育的美。(每点2分,共6分,意义相近即可) 9.①形境之美:作者不只从多个部位细致地描摹了青岛房屋的外型,还用比方的手法,把红瓦屋顶比作武士的头巾、火苗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青岛房屋外型共同、独具个性之美。 ②情境之美:写景之后,先直接点出青岛别有风味的房屋带给人新颖感,表白了作者对青岛房屋的喜欢。再援用卞之琳的诗句说青岛房屋让人魂牵梦萦,拓展情境,引发读者联想,抵达情形融合的效果。 (每点3分,共6分,意义相近即可) 10.C 11.D(D,“厌”通“餍”,满足;A,都是“希望”意义;B,忠实/信物;C,安定/管理) 12.C(“表白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于文无据) 13.(10分) (1)(5分)用这些来涵养自身,(大家)就会志趣分歧相互辅佐;用这些来为国度做事,(大家)就会意义(观念)相同取得胜利。(大意2分,落实“益”“事”“济”各1分) (2)(5分)唉!作为国度统治者(作为皇帝的)能够把这些使国度昌盛衰亡的史事作为自创。(大意2分,落实“治乱”“迹”“鉴”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行动,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约君子与君子因志趣分歧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需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由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分,暂时地相互勾搭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力争上游,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相互摧残,即便是亲人,也不会相互维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实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涵养自身,(大家)就会志趣分歧相互辅佐;用这些来为国度做事,(大家)就会意义(观念)相同取得胜利。一直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需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能够安定了。 唐尧的时分,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而十分安定。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相互赞颂,相互推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而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分,亿万人各存异心,能够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而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而而昌盛。后汉献帝的时分,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曾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步生出朋党的谈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消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迭商纣王;能禁绝大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迭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迭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度招来紊乱致使消亡。相互赞颂、推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迭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讪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誉虞舜是聪明的圣主,缘由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一切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迭周朝;但是周朝因而而昌盛,缘由就在于仁慈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唉!作为国度统治者(作为皇帝的)能够把这些使国度昌盛衰亡的史事作为自创。 14.D(“明快”,错。词风“繁重”,意境“冷寂”。) 15.①第一问,问月,以夜月空照表白词人对旧日繁华逝去,唯有明月仍在的慨叹。②第二问,问胜负,以“都秋草”慨叹昔日才子英雄的成就最终也不外像衰草一样枯萎消亡。③第三问,问孝陵松柏,以“年年少”,表白词人对帝业衰落的无限慨叹。 (意义相近可,每点2分,共6分) 16.(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每空1分,共6分) 17.(1)独具一格/标新立异/迥乎不同 (2)生动生动/多姿多彩/丰厚多彩 (3)目眩神驰/目眩神迷/叹为观止 (4)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每空1分,共4分) 18.C(逻辑层面,此段盘绕文化来讲,故先说科学理念,再说文化意象以呼应下文。语法层面,创作不能附加文化意象,应用“被附加”。用词层面,注入是指文化的渗透,而附加只是名义的增加。) 19.兼具适用功用与考古价值的檐上之瓦,是屋顶装饰的表示载体(或“是屋顶的精巧装饰”),从传统文化中走出的神兽立于其上,更成为阅读建筑的精彩注脚。(逻辑错误一处,应由瓦而至兽,且瓦是谈功用与考古价值,兽是谈文化传统。成分残缺一处,表示应改为表示载体、表示方式或装饰) (每点2分,共4分,语句不通畅或构成新的语病倒扣1分) 20.①固然成像原理(机制)大致相似;②将光转变为电信号并传送给大脑;③但明晰成像的范围很小。 (每点2分,共6分) 21.B(此句中破折号作用为解释阐明,后文解释阐明“益处”,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A项表示对上文的总结,C项表示言语的距离、停顿,D项表示语义有转机、腾跃或递进。) 22.参照高考作文阅卷规范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