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古称胶澳,这里凝结了大量中西方的文化,孕育了既洋气又接地气的民风,是中国黄海畔一座无独有偶的城市,由于这里的共同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骨子里就带着一份自豪的神色,这份自豪是青岛人话语酒杯间的铿锵有力,也是生活玩味间的潇洒坦荡。 躺在大海臂弯中的青岛 初闻青岛,是从一台冰箱开端的。在我刚刚开端识字的时分,家里花光了一切的积存,买了一台冰箱,冰箱的标记上赫然写着“琴岛海尔”,我举着从冰箱里取出来凉凉的雪糕问大人:“琴岛是哪里呀?”大人们通知我,琴岛就是青岛,那是中国最东部靠海的一座美丽的城市,固然大人们也说不出来为什么琴岛就是青岛,但青岛这个名字已在我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根。 在那时,冰箱和电视机、洗衣机一样,是家里十分值钱的家用电器,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需求省吃俭用好几年才能够买上一台,物以稀为贵,家庭中假如有一台冰箱,是一件十分有面子有幸福感的事情;想象一下,在酷热的盛夏,不用出门,就能够吃到冰棍儿或是冰镇西瓜,在那个还在用棉被保温的时期,是一件多么与众不同的事情呀。 再识青岛,我已而立之年,由于工作关系,具有了一次邂逅青岛的机遇,踏上开往东部海岸的火车,心中的潮水随着距离的拉近逐步上涨。 千万不要和青岛人哈啤酒! ——我说的 什么是青岛夜生活?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 一走出青岛火车站,我的胃就被啤酒填满了,原浆、鲜啤、精酿、特供……我极尽所能不推脱,三四天后终于放弃——青岛人的酒量不是我这个内蒙人能够抗衡的。青岛人喝酒有三个特性:多、快、专注。 住在啤酒厂里的博物馆 青岛人的酒量,瓶装啤酒六七瓶,这是最平常的。“10斤?不算多。”一位出租车司机掉以轻心肠纠正我,“两个青岛爷们儿,从晚上6点开端喝,喝到10点、11点,干掉一桶鲜啤不成问题。”司机口中的“一桶鲜啤”是青岛啤酒厂直供给饭店的桶装啤酒,铁皮罐子,每桶40斤。一家容客量15桌的啤酒屋,每晚的啤酒销量在10桶到15桶。 青岛人似乎喜欢喝快酒。我和一位当地朋友一同吃饭,已是晚上11点,他还是叫了一扎3斤装的鲜啤,酒一来就干掉一杯,像是喝水解渴。紧接着,他给自己和我都倒满啤酒,邀我碰杯,一饮而尽。一个小时的夜宵时间,他频频举杯,我跟不上速度,他也毫不介意,只是端杯表示我,再自顾自喝掉。在那之后,相似的喝酒节拍频频呈现,我慢慢学会了应对措施,举起杯,表示,抿一口,放下。青岛“酒彪子”的表示只是礼貌,并非约请。 后来,同事的解释让我服气:“一人一箱啤酒(12瓶),两小时内处置掉还有点觉得,超越两小时,就边喝边醒酒了,没状态。” 实践状况的确如此。关于一部分青岛人来说,啤酒只分四种,一厂、二厂、四厂和五厂的,四种啤酒都归属同一个品牌——青岛啤酒。外地人喝不出差别,老青岛人一口就分得分明。一厂是德国人留下的设备,酒质最好,产量小,所以卖得贵。二厂次之,四厂是原来的崂山啤酒厂,当地‘酒彪子’喜欢喝。五厂起步晚,但质量也不错,大排档里的桶装原浆和鲜啤大多是五厂的。 青岛人喝啤酒的文化是被德国人孕育出来的,但也仅限于喝青岛啤酒。我原以为,德国文化的遗韵会让青岛成为国内精酿啤酒的圣地,去了才知道,当地的精酿啤酒店并未几,质量普通,需求也很小众。有了那四大厂,任何啤酒似乎都是多余的。 那些没有海鲜的时光,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盒马 吃不重样的海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老话在青岛人身上表示的淋漓尽致。 老青岛人总会怀念过去的时光,一家人拎着小铁桶,拿着小铲子,溜抵达栈桥左近的海滩收割海货。大人蹲在黑泥里挖蛤蜊,孩子们在石缝里搜捕小螃蟹和海螺。夜幕来临,一家人提着满载的铁桶回家,路上拎两袋子新颖啤酒,进门就把刚收割的战利品一股脑倒进蒸锅里,这种滋味,别提多美了。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蛤蜊的名声就随梁秋实的《雅舍小品》和老舍的《蛤藻集》名扬四方。老青岛人喜欢吃贝壳类的小海鲜,其中以红岛蛤蜊最受欢送。原本蛤蜊是穷人家吃的,产量大,低价,但往常,蛤蜊曾经成了夜宵时兴,来青岛不喝点啤酒、吃点蛤蜊就跟没来过似的。 新颖的蛤蜊送到厨房,第一件事是清洗。用手来回搓洗外壳,假如有沙子,就加一点点盐,让蛤蜊吐吐沙。炒蛤蜊的配料不宜多,独一的辅料就是葱,假如喜欢辣味,能够加几棵小辣椒。葱要切成小段,用少量油煸一煸,煳点也没关系,煸好葱,蛤蜊再下锅,用铲子翻十几下就够,不加任何作料,翻完盖上盖子,蒸汽锁住水分,你会听到锅里啪啦啪啦响,那是蛤蜊在张口儿。声音没了,蛤蜊就能出锅了。出锅很考究,揭盖之后把大勺拿起来,顺着锅沿直接把蛤蜊倒在盘子里,这样蛤蜊肉不会掉,炒煳的葱和蛤蜊壳也不会污染了白肉。 蛤蜊还有种更为文雅的做法——石烹,往常还保存这种烹饪方式的店越来越少。把烤热的鹅卵石放在一个木桶里,木桶和鲜蛤蜊同时端上桌,厨师当着客人的面把蛤蜊倒进鹅卵石里,随着温度升高,一个个蛤蜊在食客面前接二连三开了口。口一开,蛤蜊就能吃了,既好吃又有趣。 吃蛤蜊也是一件十分有考究的事情,将炒蛤蜊连壳一同放进嘴里,用手拿着启齿的蛤蜊,舌头抵在贝壳上,用舌头和牙齿把蛤蜊肉刮出来,舌尖对贝壳上的油香味最敏感,让舌头充沛接触贝壳,把香味、鲜味一同留在嘴里。 人世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杨绛 安倍夜郎的漫画《深夜食堂》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后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又被改编成多种版本,食堂老板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固然褒贬不一,但是热度从未衰退过;究其缘由,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在喧嚣淡去的夜晚静静的观看,随着铃木常吉暖和沉稳的声音,每一集都在述说着人生百味,也让我们在喧哗耐烦的现代都市生活里重新寻觅自我的本源,每看完一集,“淡淡的生活也不错啊”这样的心情便油但是生,它能够给心灵以慰藉。 在青岛的夜幕中,也有这样慰藉人心的美食——野馄饨,要说这馄饨到底有多野?大桥下,马路边,就几张小桌,扎个小马步,搭着烧烤一块吃。要想偶遇青岛野馄饨,赶夜晚上十点钟,灌完啤酒之后,留意马路边或者路口,通常会有推着一个小推车的馄饨摊儿,粗陋窄小到你可能分分钟就会错过。皮薄馅儿大,馄饨汤还是长时间熬制出来的大棒骨汤,图的就是这口如火如荼的香。最合适彻夜工作劈酒打麻将的夜猫,青岛人就好这一口,打小就吃出了感情。 野馄饨是上不了台面的,它效劳于生活紊乱的、身心寂寞的,以及由于前两个缘由而最终构成的饥肠辘辘的人。网吧小老板,职校大专生,出租车司机,加班到深夜的小白领,发廊妹,搓澡工,失眠者,酒徒、独身狗以及初恋狂热症患者、氓流艺术家,都是夜行动物的主要群体,关于他们来说,野馄饨就像一个暖和而短暂的拥抱,直等到一碗野馄饨下肚,人世烟火瞬间把双脚拉回了坚实的大地,赶忙叫醒趴倒在桌子上的兄弟,天快亮了,起来吧,还要去继续面对苍茫的人世。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 ——陈奕迅《良久不见》 八大关的林荫路 凡是与大海相连的城市,就会与恋情相关,青岛也不例外,动人的恋情故事每天都在这里演出。 很久以前,有个小渔村,叫姜家庄。有位弹琴的仙女,看上了村里一位青年渔民,就从天上飞下来,与他结为夫妻。每当丈夫出海时,她就坐在小岛上弹琴,倾吐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时用琴声,为远行的丈夫导航。夫妇俩十分恩爱,生活的也特别甘美。 好景不长,琴女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以为琴女冒犯了天规,大为震怒,就派天兵天将下凡惩罚。龙王息事宁人,把渔哥的船掀翻,渔哥葬身于大海。琴妹满脸泪痕,弹起了古琴,琴声跟海涛声混一同,阵阵撕扯人心。海浪越来越高,龙王掀起巨浪,欲将姜家村淹没。这时,忽然一阵海风吹来,琴妹身上披着的一条纱巾,在她的两边吹开来,变成了两只雪白的翅膀。琴妹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海鸥,腾空而起,挟着那把铮铮作响的古琴,在浪尖上擦过,直上云霄,然后又冲向海面。忽然,她对准龙王,抛下了古琴。古琴立刻变成了一块巨石,把龙王镇在离姜家庄不远的海水中。顿时,海面重新宁静下来,快要淹没姜家庄一带的海潮退去,乡亲们保住了。 那块古琴普通的石头从此就成了一座小岛,由于它是古琴化成的,仍像一把浮在海面上的古琴,乡亲们都管它叫琴岛。琴岛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交往的渔民、客商没有一个不想多看它几眼。天长日久,琴岛就出了名,慢慢地名字被叫走了音,成了青岛。 奥帆的灯塔 琴妹与渔哥已随风而逝,八月长安笔下的耿耿、余淮随着咸咸的海风走进了青岛,固然没有振华中学,但却有一条振华路,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在此取景,而是选择了八大关。 八大关是最能表示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性的景色区,位于青岛汇泉角景区北部。所谓"八大关",是由于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此处是著名的别墅区,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青岛总督府 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中止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度指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八大关是建筑融和环境的一部经典,中外建筑师共同发明了一个建筑艺术宝库,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带来了众多国度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论。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发明更是难能可贵。他们受过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已能娴熟地融汇各种建筑言语,完成有个性的艺术设计。 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作风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作风,在八大关的建筑中皆有所见。这些建筑整体上的谐和性处置得恰到益处,细部上的表示精彩纷呈,那些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远追2000年前的罗马遗风,哥特式尖顶呈现了简约与深奥的肉体感化力,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姿卓然,兼具适用性和装饰性,大量运用的半木构装饰亦神韵独具,有拜占庭滋味的山花和拱门隐含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摩登”建筑表示了全新的建筑思想,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和营造法式的闪现。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则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 依据“尊重自然、契合地景”的基本规律,而构成了八大关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美感。建筑与园林一体化表示得十分精彩,在建筑与环境的分离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范本。建筑不只没有破坏“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天文环境质量,构成一种“新地景”,完成了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深度融通,契合千百年来人类关于寓居环境的理想等候。 《最好的我们》 耿耿、余淮的邂逅 耿耿、余淮的恋情在这片建筑与环境融合的红瓦绿树下慢慢展开,往常他们相遇的中央曾经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山海关路11号的大门每天都会排起拍照的长队,我想在那个大门口,卡在一同的不只仅是耿耿余淮,更是许多平凡人的青春年少、儿女情长。 路边梧桐树掩映下的餐馆儿里飘来陈奕迅低沉的歌声:“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象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遐思把我拉离理想的尘埃,一万种可能在我脑中浮现,身体轻盈的腾空而起,漂浮在这座浪漫而文雅的城市之间。(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