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日本名校庆应义塾大学的创建者,一度还是日本一万元纸币上的“封面人物”(1984—2019),其代表作《劝学篇》和《文化论之概略》,在当时发行了数百万册,“影响力绝后”。 日元上的福泽谕吉 不外,推崇西方文化的福泽谕吉,似乎不时对中国(清朝)缺乏“好意” 。 他在发表于1885年的《脱亚论》中指出, “支(中国)那、朝鲜虽为余(指代日本)邻国,但与其交往时,不用为此而有所偏颇,完整可依照西洋人看待他们的措施来处置”。 简单地说,就是倡议 日本政府同西方列强一同“侵略并降服朝鲜与中国”。 日本版《脱亚论》截图 在今天看来,无论是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思想轨迹,还是“蔑视中国”的价值取向,无疑都是中国(清朝)“由衰转衰”的集中表示 (拓展阅读: 居安思危:一文概述,近代中国的两次边疆危机 )。 那么问题来了,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福泽谕吉的“中国观”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质? 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和大家简单聊聊。 1)前期的“中国观”:批判中国 江户时期的日本的统治阶级和学问分子们,大多对中华文化怀有崇敬之情。好比德川幕府尊儒学为“官学”,并作为武士阶级追求的“基本涵养”得以普遍传播。 换言之,至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之前,绝大部分日本的学问分子,都将中国视为“文化兴隆、物质丰厚”的强大国度。 江户时期繁华的贸易现象 不外,清朝接连被西方列强击败的事实,让越来越多的日本学问分子们,对过往尊崇并倡导的儒学思想产生了动摇,其中就包含了青年时期的福泽谕吉。在今天看来,他的“抵御态度”是十分明白的。 他以为,中国(清朝)之所以堕入落后挨打的不利局面,基本缘由在于“ 固守古人之言”,“盲目自大,不去努力学习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在《唐人往来》(1864)中,他讥讽道: “...(中国)不擅于改造之国,一千年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基本不知见机行事,盲目自大之风强劲……此次祸端即起于视其国为天下最尊贵之物,以至不知仿照他国变革国事,盲目自大之病而起。.....” 《南京条约》的签署,让部分日本学问分子重新审视儒学 关于当时的世界局势,福泽谕吉在《文化论概论》中指出,世界有“文化国度”和“野蛮国度”之分。其中, “欧洲、美洲富强,亚洲、非洲积弱”。 特别是中国(清朝)、奥斯曼土耳其和印度,成为了其论述论点的“背面教材”: “中国(清朝)割地赔款,早没有了“天朝上国”的威风;奥斯曼土耳其被列强瓜分,政府名存实亡,庶民安居乐业;印度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独一可做之事”就是消费鸦片,毒杀中国人。” 福泽谕吉进一步指出,即便是“文化”, 也分为“名义的事物”和“内心的肉体”。 其中,“名义的事物”容易学习,但“内心的肉体”的学习很难。关于日本的未来,他以为 “(日本)要想迈入文化国度行列,必须先苦学其内心肉体”。 《文化论概率》封面 2)后期的“中国观”:对中国运用武力 19世纪70年代中期,福泽谕吉开端系统学习西方“进化论”,并将这一思想“转嫁”到了国际关系问题上。 因而,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有着极为浓厚的“优胜劣汰”思想。 好比在《浅显国权论(1878)》中,他如是写道: “亲善条约也好,万国公法也好,固然似乎极为美丽,但只是名义项目,交际之实只为贪权争益。试看古今政界之事实。众人皆知,鲜见贫弱无智之小国依赖条约和公法顾全独立….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 在他的认知中,世界是以强凌弱的舞台,“武力才干决议一切”。日本要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复兴”, 就必须强化军备,并在适合的机遇“抢占亚洲”。 《浅显国权论》中文版封面 也就在这一时期,他对皇室和日本普通民众的见地,也发作了很大的改动。 他不只以为“智愚由遗传决议”,以至得出了“ 与其让民众学习学问,不如向他们灌输宗教更有效” 的“惊天暴论”。 从1882年起,他极力鼓吹“官民调和论”和“天皇的盛德”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主张皇室应该成为“高尚学问之中心”,民众在政治争论环节“不能危及皇室的威严和其崇高位置”。 明治维新,让日本快速“起飞” 1883年,福泽谕吉在《时势新报》上发表《外交论》。 在文章中,他将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概述为“禽兽相接相互吞食”。其中,吞噬其他国度的是“文化国度”,被吞噬的国度是“半开化国度”或“野蛮国度”。 显而易见,日本的目的是成为“文化国度”。 1884年,福泽谕吉在得知中法战争中南洋水师惨败的音讯后,马上发表了《东亚的波兰》一文。在文中,他将中国(清朝)比方为“第二个波兰”,并以为“ 中国(清朝)的亡国命运”曾经不可避免”。 乌德勒支大使馆前的访欧团成员,左2为福泽谕吉 1885年3月,福泽谕吉在《时势新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脱亚论》。 关于近邻中国和朝鲜,他在文章中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 他以为,两国是 “停滞于儒家思想,被专制主义和残酷法律约束的国度”,“(日本)不只从两国得不到任何援助,惹起的外交事端也不在少数。” 他还指出, “日本固然在天文上与中国和朝鲜均同处东亚,但曾经长大为一个文化国度”,“关于中朝两国,基本不用什么‘特别照顾’,(日本)应跟随西方列强,共同占领中国和朝鲜。” 甲午战争浮世绘之双方谈判 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在专题文章中将这场战争“赞颂”为“崇高之战争”,还将日本打败的事实比方为“幻想已久的胜利”。在中日两国谈判期间,他不只请求日本政府讨取巨额赔款,并请求将旅顺、威海卫、山东省和台湾等中国领土“必须收入囊中”,“胃口颇大”。 1901年2月,福泽谕吉因脑溢血复发逝世。他逝世后, 日本各大报刊杂志“齐声哀痛不已,众议院也破例对谕吉发布悼词,使他身后“备享哀荣”。 3)结语 面对19世纪日本所面临的困境( 拓展阅读: 从“脱亚入欧”到“普通国度”,小议日本“国度形象”的演化 ),福泽谕吉以为,日本“脱困”的独一措施就是“文化开化”。 站在日本的角度,他的“脱亚入欧”和“文化开化”等理论,不只加深了日本普通民众对民族危机的了解,也为“全面倒向西方”扫清了障碍。 “黑船事情”,让日本开端深思 随同着“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力气即正义”成为了他“文化论”的中心内容之一。 对此,日本学者远山茂树(1914—2011,主张按唯物史观研讨和解释日本近代历史)指出, “福泽谕吉是主张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前驱者”。 在福泽谕吉的“理论指导”下,日本先后侵略了朝鲜、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域。他们的对外侵略,不只深深地伤害到了亚洲各国人民,也让自己堕入到了战争泥潭,侵吞下了全面战败的苦果( 拓展阅读: 东瀛志:“大东亚圣战”阴影下的日本妇女,要不要为战败担任? ) 麦克阿瑟与裕仁 当然,当今的国际局势 ,曾经与福泽谕吉所处的乱世有了实质上的不同。 战争与展开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日本已不再是过去的日本,中国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 因而,关于他鼓吹的一系列“暴论”,我们没有必要以“追责”的心态加以批判, 只需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