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早期由国度组织的大型远洋航海活动,前后七次,至明英宗时,便终止了下西洋。之所以终止,主要还是当时明朝统治者基于下西洋目的完成状况、财政要素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等多方面考量后作出的理想决策。 其一:下西洋的目的曾经达成 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何在?有多种说法。 一为寻建文帝说,听说靖难之后,建文帝并未被烧死,而是出逃域外,因而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访查。龙马君以为极不靠谱,哪有如此大张旗鼓访查敌人的,岂非风吹草动? 二为军事目的说,当时中西亚地域的帖木儿帝国强势崛起,并有意进攻大明,因而朱棣意欲经过下西洋联合域外诸国,共抗帖木儿帝国。龙马君以为也不靠谱,郑和初次返航的1405年,帖木儿大帝病逝,其帝国随后堕入紊乱,支离破碎,已对明朝构不成要挟,如此说成立,明朝也没有必要七下西洋。 三为鼓吹威德说,由于朱棣自己是经过叛乱的方式上位,亟需增强自身的合法性,而经过下西洋营造一种万国来朝的氛围就能够抵达这一目的。龙马君以为此说合理,君不见当今一些新降生的国度,莫不寻求他国招认来对内强调自身的合法性。 但是,不论以上三种目的能否成立,至明英宗时,目的都曾经抵达了,建文帝即便健在,大约率也曾经过世;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大帝逝世后就一蹶不振了;经过几十年的运营,朱棣一系已传位至第四代,合法性的问题曾经完整处置了,位置也相当稳定。 因而,下西洋的目的曾经达成,也就没有必要再组织大型航海活动了。 其二,财政状况不允许组织大型航海活动。 明朝为下西洋,“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耗费了大量财力,每次出海,船队范围极大,可谓“云帆蔽日”,光船队开支就已不堪重负。而船队从事的朝贡贸易又是厚往薄来,干的都是赔本的买卖,耗费愈加浩荡。 而明朝的财政状况又不时不佳,一方面其财政制度继承了元朝的一些弊病,自身存在极大问题。相比于人口疆土都远远小于明朝的宋朝,明朝的财政收入都远远不迭。另一方面,明朝一直面临北方的外患,初期是蒙古,后期是满清,军费一直是明朝财政的繁重担负,也最终压垮了明朝。而下西洋这种实践功效并不大的国度活动,就成了缩减开支的首要目的。 因而,由于下西洋耗费庞大,财政又不达观,明朝出于缩减开支的目的,便只能取消了后续的大型航海活动。 其三,下西洋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分歧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最反对穷兵疲民,郑和下西洋动用舰船数百艘、战士船员数万人远航万里,无疑是极不契合儒家价值观的,明成祖时,就有大量反对的声音,后世学者持承认意见者也颇多,如明末学者茅元仪就以为下西洋是“劳近以务远”,君子不取也“,近代大家梁启超也以为下西洋是“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 因而,朱棣、宣德这两位相对强势的君主逝去之后,以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信仰的文官集团又重新占领了行动高地,在这种状况下,是不可能再中止郑和下西洋这种不契合儒家价值观的大型航海活动的。 总结 郑和下西洋有其特殊的时期背景,当这一背景褪去,明朝统治者基于鼓吹威德、增强自身合法性的目的曾经达成、财政状况不允许以及与传统儒家文化价值分歧等多方面缘由,终止了大型远洋活动。以今人视角看,当然颇为遗憾,但是以当时的历史条件,无疑是正确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