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中少室山一战,段誉在乔峰的指点下掌握了六脉神剑的使用诀窍,打得慕容复一败涂地,心丧若死。心灰意冷之下的慕容复悲愤之下欲横剑自尽,暗中潜伏数十年的慕容博跳了出来,向慕容复展示了一番慕容家的家传武学的厉害之处,证明慕容家的武学练得好了,不会逊色于天下任何武学。 但从慕容家父子二人的所作所为来看,这样的举动显得很讽刺,反而显得慕容氏父子更加可笑和虚伪。慕容家的武学这么厉害,为什么慕容复却不一门心思地练好家传武学,反而要花费大量精力来修炼乱七八糟的他派武功? 实事求是地讲,慕容家的武功还真挺厉害,练好了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 慕容家族原本是一个没落的前朝皇族后裔。在五代时期,慕容家出了一位天赋异禀的绝世武学天才,这位叫慕容龙城的枭雄式人物,创出了斗转星移和龙城剑法这两门绝技,成为那个乱世举世闻名的大高手,甚至还压过了很可能同一时代的段思平,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因为慕容龙城的出现,慕容家也转型成了武学世家,代代家主基本上都是有名的高手。 龙城剑法天龙中并没有展现过,不过既然是慕容龙城所创,想必威力不会差。参合指慕容博在少室山一战展示过,如果不是手下留情,段正淳这样的准一流高手挨不了一指就得趴下,威力完全不输于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拈花指、无相劫指之类的指法。 斗转星移绝学则更不必多说,已经成为了慕容家的活招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慕容家的金字招牌,是慕容家名气大增的关键原因,也是慕容家在武林安身立命之基。慕容复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能靠着斗转星移力抗星宿老怪丁春秋,还能在百丈悬崖下以斗转星移之术间接救了掉下来的虚竹的天山童姥,就知道这门武功练好了有多大的威力。 慕容博,特别是慕容复舍本逐末不将精力花在自家绝技的修炼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修炼他派武学,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复国策略定位错误。 慕容垂、慕容恪这两位慕容家的先辈曾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建立过好几个以燕命名的政权。家族的基因作祟,慕容家的后裔不甘心就此泯然众人,幻想恢复祖上荣光,重建大燕政权。复国一直是慕容家子弟矢志不移的志向。 可能是成为武林世家的时间太久了,慕容家的复国策略充满了江湖气,显得有些儿戏。起码在天龙时代,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的所有骚操作,几乎都是围绕江湖事儿在打转,完全没有系统的复国策略。 既然将江湖事儿看得如此重要,甚至是他们起兵的力量的主要来源,那么打响名声,成为江湖上最有名气的武林世家,从而在起事的时候能够一呼百应,就成了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我一直觉得北乔峰、南慕容中的慕容,并不指的是慕容复,虽然二人年龄相差不多,但南慕容名声的由来,主要来源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江湖人心中的可怕地位。而无数死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人,基本上都是慕容博暗中下手的结果。父亲栽树,儿子来乘凉,生生将慕容复推到了与乔峰并列的江湖顶尖青年才俊的位置。 慕容博一门心思地躲在少林藏经阁偷学少林武功,其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完善慕容家的武学库,盗他派武功,慷他人之慨。想要收罗江湖人为自己所用,除了金钱之外,最吸引江湖人的无非是高明的武功。自家的绝学是家族的立身之本,肯定是不能轻易传给外人的,他派的武功自然是最佳选择。 到了慕容复这一代,因为慕容博玩了一手火中取栗的把戏,结果引火烧身,被迫假死逃避责任。慕容博假死玩得太真,连自己的儿子慕容复都被完美地骗过。慕容复本身刚愎自用、志大才疏,没有精明的头脑,自然只能复制父亲的策略,继续以江湖为重心。 为维持慕容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声,扩大自己的神秘感,或者说能装得更像高手,慕容复只能花费大量的精力来修炼家族收藏的他派的乱七八糟的武功。 又要练武,又要操心家族的大事,又是策划复国大业,慕容复哪有精力来全力修炼家族的武功?内功的修炼是一门水磨功夫,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斗转星移又需要以深厚的内力为基础。作为家族的招牌绝学,斗转星移学慕容复也只是学得了一个皮毛,只掌握了基础的能力。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内力极其深厚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挥手间就将对方的绝招原路逼反回去,造成死于自己绝学的假象。但慕容复可做不到这点,只能大量学习其他门派的武功,靠广博的见识来弥补这个缺陷,从而维持伪高手的面子,博得名声。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丢了西瓜去拣芝麻。如果专心修炼自己家族的绝学,慕容复的成就可能还是比不上乔峰,但也不会让人觉得太水,不配与北乔峰齐名。归根结底,这个锅还是得慕容家的上代家主来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