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会哟音频:进度条00:00 07:57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过这样一段小小的对话,发生在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 他们继续走路,柳原又道:“鬼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 流苏道:“你早就说过你爱我。” 柳原笑道:“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这段对话好精彩!值得反复咀嚼。 张爱玲真是一个“敲敲头顶,脚底板也会得响”的聪明人。 闲来无事,我欢喜看恋综,因为真的很下饭。 从《心动》到《喜欢》到《半熟》到《再见》,都追。 我老了,自己谈不了亲身下场的恋爱了,只好看看别人的了。 看别人谈恋爱也蛮开心,可以“嗑瓜”。 一定有人会说,那些都是假的呀,有脚本。 我毕竟做了廿多年电视,真有导演痕迹,恐怕很难逃过我眼睛的。 我只相信一条,那就是,人的眼睛不会骗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镜头前。 再说,恋综里,毕竟都是素人。导多了,更容易穿帮。 恋综里最好看的,莫过于表白了。 不过,往往有嘉宾表白了,那些观察团的艺人就会说:“他(她)好会哟”! 实际生活中,“他(她)好会哟”这句话出现的频率也很不低。 现在到处讲究情商嘛,除了情场表白,商场职场上的各种各样的“会”,无疑都是高情商的表现。 每每这样的时候,我反倒要回过头来细细审视那句表白。 且回到开头的引文,那就是,这个人究竟是“会”“谈恋爱”,还是“会”“恋爱”呢? 在我看来,谈,只是技能,恋了爱了,才是真的心动。 而且,只是“会”谈,未必获得真爱。真的爱,笨笨拙拙的也会产生,未必一定要通过伶牙利齿。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谈成恋爱,是因为不会谈。 我倒觉得,与其说是现在的年轻人“谈无能”,不如说是“爱无能”。 不过,很多女生还是觉得,你们男生就是要学会并且善于,对着女生密密麻麻地说甜甜蜜蜜的话。 但是别忘了,这样的“会”,渣男也会,而且往往比暖男更会。 “会”,或者“谈”,既然是技能,那就人人得而学之,得而用之,无分渣男暖男什么男。 而,是否恋了,或者爱了,还是很难骗过自己吧,除非你愿意自投罗网(这样的人也不少)。 很多人问过我男女情爱之事。 我的回答是,爱,首先要发生在两个好人之间。善在先,“会”在后。 其实,这也不是我的什么发明。 小时候看莎士比亚戏剧,一直记得他把爱情比作“两种美德争高下”的游戏,印象极深。 更有甚者,如若男生们以为这样的“会”就是什么“秘笈”,醉心于去反复习练,结果就是八十年前范柳原说过的那句话: “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而且,就在这句话之前,还有这样的对话: 流苏道:“你早就说过你爱我。”柳原笑道:“那不算”。 瞧,范柳原一直是很“会”的,太多花言巧语乃至“我爱你”也早就说过了。 但是,范柳原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觉得他以前,只是“会”,“那不算”。 他大大方方地承认,直到那一刻,他才觉得自己“鬼使神差”地真的恋爱起来了。 惟其如此,才是“倾城之恋”啊。 八十年后,我觉得这种是“谈恋爱”还是“恋爱”的问题,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了。 不但弥漫在恋综里,在人们的情感世界里,还弥漫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今天的时代,是小镇做题家的时代。 这个时代,唯一不缺的就是“会”做题的人,却鲜少有人能跳出“为做而做”这个怪圈。 那么多小镇青年,通过“会”做题,得到了很多孤立的知识碎片,俗称“知识点”,却鲜少有人因此而敲开了真善美的洞门。 这就是何以满世界都是“他好会哟”的人,社会进步依然蹒跚不前的缘故吧。 最近的热门话题,好像是招商。动静可以说是很大的了。 让我想起30年前我在苏南浙北采访的经历。 那时,也有一波招商狂潮。 勤劳聪明的江浙人从中总结出了“四个千万”:那就是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言万语。 后来苏南浙北的经济腾飞,当然与这“四个千万”有关。但说到底,这“四个千万”也只属于“会”的范畴。 别忘了,没有“春天的故事”,没有拥抱世界的真心,恐怕四十个四百个千万也未必可以。 回到“恋爱和谈恋爱”上来。 我们不怕我们不“会”谈,就怕我们只会恨,不会爱。 我最近还写过: 上海老话:“一麻袋洋钉,个个想出头” 热,但不要昏 匹夫无罪,说法其罪 做人要响亮 我信你个鬼 煞风景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没了“商量”,唯余“霸道” A也是一种B 总要先能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餐桌 上海的早晨 “层层加码”小议 我也想走 出门的心情 南京路步行街,没有了步,也没有了行 三十六计,上海人中了多少计? 外婆回来了,那上海呢? 好像并非“没办法” 我的生活我定义 卖菜不是你想卖,想卖就能卖 我还写过: 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 南昌路萝邨3号的传奇故事:100年与100天 “三包一尖”曾断丧在那年夏末的上海街头 美国赤佬的皱皮疙瘩 应读者要求,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十万加”罗列如下: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说说上海人的“腔”和“调” 上海人的做人窍坎:“九个要”与“一个覅” 老底子哪能“摆桌头” “沪普”故事: 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廿六号,买米去 “淮国旧”里“领市面” 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上只角”,“上”在哪里? “老克勒”,只是个传说 淮海路三角花园的那个街口 三十六计,上海人中了多少计? 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 卖菜不是你想卖,想卖就能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