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米勒二手表哪里高价回收,回收理查德米勒价格哪里靠谱? 人到中年,难免会看到让我们停留几秒(一笑而过)的鸡汤文,例如“年薪百万,下岗只需3天”、“中年危机下的温水煮青蛙”等,免不了思考人生,调整策略,以防被时代淘汰,而最火的一句话是“跳出舒适区”,因为那常常是煮青蛙的绝好环境。 其实到了这个“不敢轻言放弃”的年龄,需要跳出舒适区的又何止职场? 前几天有读者和我抱怨说自己每次看到5万的手表就捂不住钱包,一转眼半年买了5块,花了不下20万,如今只剩悔恨的心。 很多时候“买顺手了”也是机械化的事,突破需要的是自我挑战的决心。 几乎每天后台都有读者的求助声,在经过系统的梳理后,万湖打算帮大家捋一捋遇到的问题。 所谓的舒适区,是很多人认为买一块不影响当下生活的手表,就是最合适的。 而今天万湖不妨把舒适区分为两类,第一类舒适是:总想亏得少。 最近有读者和我分享买表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跑遍几家劳力士店铺后发现,最后剩下的只有37mm的游艇,怎么办? 他问万湖:“为什么剩下的只是游艇,如果我买了会亏多少?”在得到我的否认答案(我对游艇的评价你们懂的)后,他又不死心,看了一眼柜台说:“还有一块间金黑水鬼,要不要拿下?” 理查德米勒二手表哪里高价回收,回收理查德米勒价格哪里靠谱? 这在我看来,并不像是购买喜爱之物的方式,而是面对市场饥不择食的同时,已然准备好了后路:哪天把它出手时最好能赚点,实在不行也不能亏太多。 类似的购买心态并不少,常常有人在面对爆款求而不得时,最终决定选一个“相对亏得少的”,似乎这就能安心些。 至于它是不是自己真正所爱,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类舒适区最常见:只习惯买一个价位的产品。 区别在于,有些人买1万的表不眨眼,有些人持续买10万内的表,超过这个数下手无力。但结局一样——留下一堆相似的东西。 万湖曾提过建议,如果预见到未来会持续买表,那么在万元表选择中,尽量选有特色不易被消费升级替代的,比如我推荐过的雪铁纳绿贝雷、Oris豪利时的65复刻青铜浮雕表圈款、Union的纪念款等,但这并不表示,你需要把它们都收为己有。 再有特色的同价位表,也未必适合同一人,万湖的推荐是为大家根据喜爱增加选择。 虽然万元表对一些人来说,买了不心疼,但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在未见到更远处的风景时,我们暂且不要在当下过度消耗。 一般买下第一块万元表后,万湖就会建议大家定新目标——5万或10万。这时常常会得到读者激烈的反抗:“预算不够!要不先买3万的过渡。” 既然不够,为何不耐心等待? 事实上多年来,我一直把买手表作为长期消费,对多数人而言,当手表单价上升到10万后,它更适合类似3年5年计划,因为大部分手表可留存一辈子,宁缺毋滥。 宝珀今年最受欢迎的新款之一空军司令,毫不犹豫推荐 而习惯于在10万以内买表的,也有类似心态,比如读者有欧米茄的CK2998、1957复刻海马300、劳力士DJ,宝珀的6654和江诗丹顿的入门正装表等(不全部罗列了)。 这3块中,复刻欧米茄海马是我个人的首选 其实如果分开看这几块表,都是不错的选择,但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就显得浪费。而且价格最高10万出头,一共接近40万。以万湖的眼光来看,有2块正装表可不买(尤其劳力士DJ),欧米茄选一即可。 心态很容易理解,因为10万内花钱已是习惯,并不觉有太多阻力,但如果30万,可能就需深思熟虑,但花的钱其实一样。 30万突破了购物的心理舒适区,需要时间适应,最初需要逼迫自己一把,仅此而已。只是很多人只有回头看时,才会恍然大悟。 理查德米勒二手表哪里高价回收,回收理查德米勒价格哪里靠谱? 跳出舒适区的意义在哪?并不是鼓励大家多花钱,而是懂得把资源整合,在尽量短的时间找到自己的上限。 给大家举例,或许你们会有共鸣。记得早在读书时代,我选择读物的办法——一本书有50%能轻易看懂、30%需要嚼一嚼、剩下的20%似懂非懂,它就非常适合当下。这个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我们永远停留在畅销书的快感中,满足于无脑阅读,就不会有突破。 消费也是如此,人的习惯、能力、眼界都是在逐步增加难度中练出来的。我并不想刻意强调消费升级的意义,以免被误读,但我相信经历过的人会有深刻感受——人脉视野都在发生微妙改变。 又要回到开头的中年话题,在能力范围内做少而精的选择,适时摆脱舒适感,就是提升自我的方法。 万湖是有多不死心,再激励自己一把,亮出这块AP霜金皇家橡树 当我们找到一个阶段的上限,就会一目了然——你会清晰知道想要和需要的是什么,有过高端消费经历的人,回头在低价位产品的选择上常常更会游刃有余。 我常常以为,消费最大的乐趣不是物质本身,而是证明了自己能力,这是成就感。在所有的购买类型中,最让人愉悦的是够一够可以得到的东西,那种快乐最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