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婕当红摇滚歌手,在法国演出时发现了一种两台前级四台后级推法的音响。 作为专业玩音乐的音乐人,被这种特殊的推法镇住。 楚婕正当红,又是音响发烧友,为什么不在法国当地购买格律诗音响?反倒回到国内来购买? 楚婕肯定不是为了省钱。 楚婕自称很忙,如果不是为了一定要买到格律诗音响,她一定不会亲自来格律诗专卖店。 其实早在一天以前,楚婕就已经派手下人来过一趟。 因为格律诗专卖店门口写着告示,店里已经没有音箱卖了,所以楚婕才不得不亲自来一趟。 如果不是钱的问题,那么就是机器的问题了。 当初芮小丹去法兰克福探亲,顺带办理格律诗公司的西欧代理。 当时是发了6套音响,其中两套是送人,分别送给詹妮和郑建时。 詹妮的音响师格贝森陪同芮小丹去做音响测评,音响测评是在世界电声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米哈根电声学技术实验中心做的。 芮小丹看不懂各种数据和测评图,格贝森对测评结果做了解释。 格律诗音响就配置而言不如莱茵之声,但声音的平衡度,量感和透析力却比莱茵之声好。 这反映出一点,双组份分层推动确实有明显的优点。 最重要的是格律诗音响比其他任何一款高级音箱价格都便宜,这种推法只有格律诗音箱有。 测评结束以后,格贝森就购买了一套。辛格是詹妮的助手,他见音响师都买了,不懂音响的他相信音响师的眼光,于是也买了一套。 这样6套音响就出去了4套。 格律诗公司的代理条件是一套铺货,一套代销。 代理期限三年,三年内如果代销的一套没有售出,则在终止合同后自动归代理商所有。 郑建时听了代理条件后,以商人的头脑判断,这有可能是个商机。 他不懂音响,他也不知道这种音响的市场未来会如何,但他懂丁元英,但凡丁元英经手的事他都要参与一下。 郑建时见代理条件跟白捡的一样,又是丁元英策划的公司,于是和芮小丹签了一个欧洲总代理。 郑建时利用自己欧洲华人协会常务理事,德国福建同乡会秘书长的职务之便,分别又找人签下英、德、法各国的代理。 左右两边知根知底,有生意就多一条财路,即便没生意也亏不了什么。 这样就比预先计划的多出来一个欧洲总代理,后来格律诗公司又往西欧发了两套,总共是10套。 这10套音响除了送人的两套,格贝森和辛格购买的两套,剩下的就是欧洲总代理两套,英国总代理两套,法国总代理两套,德国总代理两套。 一套是样品,一套用于销售。 楚婕是在法国看到格律诗音响的,那时候法国仅仅只有两套音响,一套用来做样品,另一套用来销售。 芮小丹从德国回来,到格律诗与乐圣公司诉讼,中间过去很长时间。 一套音响即便是卖也能卖完,更不用说这一种推法的高级音箱,又得到了米哈根电声学技术实验中心的专业测评,拿去送人都是高档的礼品。 更何况作为总代理,只需要花8000马克,就能当3万马克的礼物送出。 因此推断,楚婕之所以没有在法国购买格律诗音箱,是因为法国根本就没有东西卖。 当时即便法国有市场,想要再进口格律诗音响,已经没有可能。 因为当时格律诗正处于和乐圣打官司期间。再加上丁元英的计划,本就是用两套音响的钱换一个法国总代理而已。 至于之后的合作,是格律诗和乐圣公司合作以后的事。 代理条款会不会变?怎么变?要等到两家公司合作以后坐下来详谈。 正是因为在法国买不到这款机器,楚婕才会打听这款机器的产地,原来竟是在中国,所以才找到格律诗专卖店。 而此时的格律诗公司也没有音响可卖。除了乐圣公司当初为了用格律诗音响来衬托乐圣旗舰价格低廉,其他地方都没有这款音响卖。 即便是有人以高价想要购买格律诗音响,乐圣公司也不会卖。 当时外界都在唱衰格律诗,认为乐胜必胜无疑。 如果格律诗必败,那么就意味着格律诗音响这种推法的音箱以后还会不会生产,什么时候生产都两说。 所以楚婕才亲自出马,无论如何也要买下格律诗公司现有的,也是仅存的这一套音响。 伯爵公司前脚送完收购意向书,楚婕后脚就来抢购格律诗公司样机音响,这意味着什么? 伯爵公司之所以会在,格律诗与乐圣之间的诉讼还没有出结果之前,向格律诗示好,是因为伯爵公司的一场会议。 伯爵公司董事长苏逸文提前结束访问,连夜赶回伯爵公司,召集全国各大城市主要负责人开会。 可见苏逸文对这次,因格律诗公司引发的音响界的震动之重视。 伯爵公司市场情报部门收集的关于格律诗公司的情报,甚至有些比乐圣公司做的还要详细还要精,这都从侧面反映出苏逸文的居安思危。 伯爵公司之所以能给出650万的高价收购,不仅仅是丁元英所预测到的落井下石。 伯爵公司是有依有据,也不缺乏收购格律诗的决心。 只不过丁元英的布局从一开始就没有计划把格律诗卖掉。 如果不是芮小丹出事,格律诗的前景有可能是另一番局面。 伯爵有心收购格律诗,而格律诗却一心想攀上乐圣的船。 伯爵公司的收购意向书,预示着格律诗的前景无量。 楚婕的到访,则意味着格律诗海外市场的前景。 格律诗的定位本就是高端消费人群,而楚婕既是音乐人,又代表着高消费人群。 所以楚婕的出现不是偶然,恰恰在影射格律诗与乐圣公司合作以后的海外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