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德主义之二:朗格 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朗格(1828-1875)出生于德国索林根附近洼尔德的一个神学教授家庭。12岁时随父亲到瑞士苏黎世,1848年进苏黎世大学学习,后转至德国波恩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曾两度任教于中学,担任过中学校长,同时研究自然科学,听赫尔姆霍茨的生理学讲座,深受其影响。1861年因普鲁士政府禁止学校教师参加政治活动而辞职,以自由派思想家的身份直接参加政治斗争。后来担任过商会秘书和报社编辑,撰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主张社会改革。
1870年,朗格受聘担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1872年返回德国,担任马堡大学教授。1875年11月21日病逝。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唯物主义史》(上卷初版于1866年、1873年修订,下卷出版于1875年)。 1.生理学认识论 朗格承认,在科学研究中," 唯物主义的假设为新发现提供了最多的机会" ,因而是" 自然科学研究的优良公理" ,承认唯物主义作为形而上学臆想的对立面," 有其真正的效果。" 但同时他又断言,唯物主义不能作为世界观和伦理观(尽管他熟悉马克思的许多著作,甚至还赞扬马克思,但在谈论唯物主义时却始终回避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因为唯物主义忽视理想,忽视人类精神的自由活动,在艺术、诗歌、道德、宗教方面非常贫乏,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倾向利己主义。要抵制唯物主义,维护" 理性的大厦" ,就必须回到被放弃得太早的、旨在永远铲除唯物主义的康德哲学那里去,但同时应该用自然科学知识对它进行改造。 康德曾把他关于" 不是我们的概念必须与对象一致,而是对象必须与我们的概念一致" 的观点称之为他在哲学上实现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朗格高度评价这一革命的意义,认为它不仅推翻了从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驳倒了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原则。进而,朗格也完全同意康德关于认识形式的先天性以及概念对于对象的作用正是通过先天形式表现出来的学说,称赞此学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接下来,他依据对感官生理学研究成果的解释,把认识的先天形式归结为认识主体的心理——生理组织,认为感性知觉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我们器官的结构,我们的全部经验都是由我们的精神组织决定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原则(或被康德当作纯概念的范畴)都有生理学的基础。 据此,朗格专门考察了因果范畴。他既反对古代形而上学因果观和休谟的因果观,也不完全同意康德的因果观,认为因果概念植根于我们的心理- - 生理组织之中,以意向的形态先于任何经验而存在;因此它在经验范围内具有无限的意义,而在经验范围之外则没有任何意义。 从感官生理学出发,朗格否认康德" 自在之物" 的客观存在,认为它不是康德理解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能刺激感官产生感觉的东西,而只是表示认识界限的东西,它" 是否存在,我们不能确实知道。" 他断言,我们所表象的感觉世界是" 所与的唯一世界" ,它无需" 自在之物" 的" 外来的支持"。这样,他就把康德" 自在之物" 理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清除掉了。 2.伦理学与社会改良主义 朗格赞成康德关于认识不是全部目的的思想,主张人类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而且需要通过艺术、诗歌、宗教体现出来的理想,需要用自己自由创造的理想世界去补充现实;人类精神的最崇高职能正在于参与这种创造。但他不同意康德关于可思而不可知的世界(自在之物)的结构具有理性必然性的观点,认为可思的世界是一个与认识形式无关的想象的世界,亦即诗的世界,伦理的世界。诗是精神的必然产物," 是一切崇高与神圣之物的源泉";它通过美的教育力而发生伦理的意图。由此出发,他把人类理想归结为伦理理想。 朗格认为,人类理想的实现必须同提高被压迫群众地位的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切唯物主义都曲解为庸俗唯物主义,认为它的本质是利己主义,而利己主义则是造成贫富对立和社会分立的祸根。与此相关,协调阶级利益的学说也是一种伪善的谬见。因为随着投机商和大企业主财富的过度集中以及垄断组织的出现,人们在社会地位以及提高地位的手段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 个别人的财富和势力将突破法律和习俗的一切界限,国家形式将变成虚幻的阴影,受屈辱的无产者将成为显贵们的情欲的玩物" ,结果,国家变成" 可以贿赂收买的东西,绝望的贫民很快地开始憎恨法律,正如富豪很快地蔑视法律一样。" 因此,每个人毫无顾忌地追求个人利益,社会均势必然不稳定。由此,他得出了每个人都注意整体利益的社会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克服了利己主义,消除了剥削、压迫,从而劳动群众的地位提高了,人类的伦理理想也就实现了。 朗格从达尔文生存竞争学说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只能通过伦理感化、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等和平改良方法,而不能诉诸极端的、激进的革命,因为革命只能导致文化的毁灭。 朗格的这套学说实质是从人性的一个方面出发去解释复杂的社会历史,它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格格不入的。所以马克思说,朗格的" 伟大发现"对于那些华而不实、假冒科学、高傲无知和思想懒惰的人说来倒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方法。"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