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三种类型 材料作文,是继命题作文之后出现的一种出题方式。那么,什么又叫材料作文呢?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出文字和图画的内容,自行命题进行写作。命题作文直接给出考生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不同,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题目,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以命题的角度来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也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根据出题者所给出的材料不同,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单一材料作文;二是综合材料作文;三是寓意类材料作文。 我们先看单一材料作文。那么,又何为单一材料作文呢?单一材料作文是指出题者提供单一的文字或图片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确定题目进行写作。这类作文,由于材料比较单一,应试者对材料内容的把握,相对也比较容易,只须抓住其中一点,即可进行写作。 下面,我们来看单一材料命题: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的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原来是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脏了。 这段材料很有意思。女主人自己家的玻璃脏了,结果,透过玻璃看到的外界事物都是脏的。一个人的心灵晦暗了,那么,她看任何人都是污浊的、有问题的,甚至是邪恶的。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上判断者的主观色彩,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事物的判断,取决于判断者的心态和世界观。自己世界观丑恶,心理阴暗,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内心的丑恶投射到判断对象身上,使被判断的对象失去客观标准,出现判断的谬误和偏差。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对别人说三道四时,是否应该对照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呢?! 除了单一材料作文以外,还有综合材料作文。那么,又何为综合材料作文呢?综合材料作文是指出题者,提供两侧或两则以上的文字或图片材料,应试者根据所给的一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确定题目进行写作。这类作文,所给的各个材料之间,可以是一种并列、互补的关系,也可以是一种对比、相反的关系。这就要求应试者,首先要对各个材料进行分析,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命题写作。 下面,我们来看综合材料命题: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角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这是一组材料。首先从这一组材料中,找出材料之间的一种对比、相反的关系。在当今的阅读中,浅阅读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它同深度阅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倡怎样一种阅读?本材料实际上是提醒应试者从上述方面思考问题,从而确立自己的题目和立意。那就是当今的浅阅读,只不过是一种文化快餐,它不能代替主食。我们要钻研经典名著,沉潜宁静,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才会有真正的崛起和复兴。 还有一类材料作文,叫做寓意类材料作文。那么,又何为寓意类材料作文呢?所谓寓意,这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这类材料,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去发现其中的寓意或哲理,然后再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寓意类材料命题: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让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按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多好啊!”这可能吗? 这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根据人们的生活体验不同,会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那半缸米,可以看作是一块试金石。如果谁想将其全部据为已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老鼠能够跳出缸外的高度,也可以称之为“生命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天,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我们仔细想想,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把半缸米比作知识,知识的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不注意学习新的知识,一旦原有的知识消耗殆尽,自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如果把半缸米比作财富,财富的积累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原有的财富消耗一空,其后果就会像老鼠一样悲惨。 材料作文同命题、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同命题作文不同,材料作文是一种自命题,而命题作文则属于他命题。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同属于自命题,但两者却有明显的不同。一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向考生提供了材料,但两个材料不同。话题作文的材料主要是向考生讲了一个“话题范围”,是对话题范围的一个诠释,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隐含着需要提取的观点。写话题作文只要不超出范围即可,写材料作文则先要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其中所隐含的可供阐述的思想。二是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在作文时可用,也可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写材料作文则不能把材料搁置起来自作发挥,在行文中,对材料或复述、或提及,否则就有“离题”之嫌。三是材料作文的要求中,一般都有“联系实际”这一条,因为单纯地对材料作一番分析、发一番议论,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单薄,缺少深度,而话题作文则没有此项要求。四是从文体上来讲,材料作文的文体多是议论文,而话题作文则不然,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五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总有一定的寓意,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则往往其意显豁,一目了然。 有一种新材料作文,这是一种既区别于传统材料作文,又吸收话题作文先进理念的有着鲜明特点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相结合的命题方式,有着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可以称其为“四自”。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二是严格的限制性。新材料作文仍旧要求考生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脱离。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政论散文、名人轶事、寓言故事、名言俗语均可,但无论何种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考生可以根据同一材料,写出观点不一、各具特色的文章来。 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作文两个重要环节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不同。命题作文有六个重要环节:即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材料作文却增加了两个重要环节,即析材和命题。何为析材呢?析材就是考生对所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环节简称为“析材”。那么,又何为命题呢?命题就是应试者根据所给材料的具体分析,拟定一个写作的标题。其余六个环节与命题作文的写作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下面,我想着重谈谈这两个环节: 一、析材。析材要求考生对出题者给出的材料,要具体、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以便准确、全面、透彻地把握所给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中提取观点,拟定写作的题目。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为例,一对孪生小姑娘来到玫瑰园。第一个说这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她的理由是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第二个小姑娘则不同。她认为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材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第一个小姑娘由“每朵花下都有刺”从而得出“这是个坏地方”的结论,这种认识自然是一种消极的、悲观的、以偏概全的观点,而且在生活中,类似这种只见刺不见花、见了刺就否定花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经过分析,这就确保了考生命题和立意的准确,同时也为整个文章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老财主和做豆腐为生的穷人为邻。一天,财主的老婆问:“隔壁那对夫妇天天靠卖豆腐生活,穷兮兮的,可还整天笑声不断,这是什么道理呢?”财主说:“我能让他们明天就没了笑声。”当晚,财主把一块金子扔到隔壁的院子里。那对卖豆腐的夫妻捡到金子,从此不再做豆腐,天天愁眉苦脸,生怕有人知道“天上的金子”掉到他的院里而使他们遭遇不测;同时还愁着怎样花这笔钱,结果一计算,做个财主,这点金子还真差得多。 面对这则材料,我们又如何进行析材呢?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经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同学们列出了以下8个题目:1、难得的机遇;2、金钱与人生;3、谈谈金钱的用途;4、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5、金钱不等于快乐;6、怎样看待意外之财;7、得与失;8、小议物质和精神的转化。从这8个题目来看,对材料的理解可谓多角度多层次。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1与材料关系不大;2又显得大而空泛;3又显得过于具体;4给人过于肤浅之嫌;5和6似乎接近材料,但却给人就事论事的感觉;7和8接近材料主旨、实质、精神和内涵。如果我们去写《得与失》这个题目,可以就得与失进行哲学的、辩证地论述。有一位同学写道:“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正确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同时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实际就是必然的得到。”还有的同学在《小谈物质和精神的转化》中写道:“物质上的穷并不影响精神的充实和愉快,而物质的富有倒有可能引来精神的空虚和无聊。物质的丰富未必能促进精神的富有,而精神的富有倒能弥补物质的匮乏。”这就找到了析材的关键,使立意从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也使所关注的问题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我们说,析材的关键是能否把握材料的内涵。如果把材料的内涵把握准了,材料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后面即使写得再好,也不会成功。 二、命题。材料作文的命题是建立在析材基础上的,但析材并不等于命题。一个好的命题,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确保文章写作与所给材料更好地吻合,不得偏离。我们之所以这样去做,这是由于材料作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定主题、定文体、定思路,考生必须严格审题,紧扣材料。二是要适应应试者的自我写作的实际,确保应试者能够自如地驾驭材料,有话可说。命题最好能触发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激活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欲望,有利于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理解联想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三是标题用语要准确、简洁、醒目,富有文采和美感。以使自己的才情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地释放。 在写作实践中,不少同学把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总结为五步法。即:一是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二是找角度:多角度进行思考,小角度切入。三是联系实际:找到立意角度和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即与立意角度相对应的话题。四是立论点:论点要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五是拟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问题型、比喻性。五步法可以使我们快速把握审题与立意的要领,为考场作文赢得较多的写作时间。 要熟练掌握的写作要领 学习写作材料作文,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要领: 一、通读材料,分清类型。所谓类型,指的是材料类型。材料类型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按数量分,又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按内涵的显隐分,又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显性材料内容比较明显,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我们来看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时候,我们回首百年,一定会被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深深感动,同时也会为人类在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急感到惶恐不安。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 请你为其中某个专栏撰搞,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的主旨十分明确,就是要你写出对新世纪的感悟、感言和感受,只需考生按题目本身的要求去写即可。 隐性材料和显性材料比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类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它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隐性材料的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例如: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痛苦地哀嚎着,怎么也救不出来。农夫看到驴在井里上不来,下不去,死不死,活不活的样子,非常心痛。眼不见,心不烦,农夫决定放弃。他邀请来许多乡亲准备把井填起来。人们用铲子把泥土扔进井里,泥土落在驴子背上,驴将背部一抖,泥土就掉进了井里,井里的土渐渐升高,驴在井里也渐渐升高,当井里的土填满时,奇迹发生了——驴走出了井口,结果驴死里逃生了。 这是一则寓言,很显然是一则隐性材料。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坏事里面有好事,要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邀来乡亲把井填掉,却救出了掉在井里的驴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则小故事,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整体把握,抓住关键。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全面地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审题时必须有整体观念,切忌断章取义。抓住关键主要指阅读分析材料时,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并标上记号,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写作的角度或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材料: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要写材料作文,除整体上去把握以外,还要抓住“无用之材”“雕琢”“根雕艺术品”等关键词句。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在木匠眼里,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就不一定没有用。它使人想到“材与非材”,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我们用什么角度、什么眼光去选材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不能作栋梁,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自己的热和光来。 三、挖掘角度,选择最佳。我们说,自主选择角度是新材料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鼓励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看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作文考试的终极目的。那么,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角度,成了考生审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为此,要求考生在审题时,首先从材料中挖出所有的角度,最后,从不同角度的对比中,筛选出最佳角度。那么,又何为最佳角度呢?所谓最佳角度就是能够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这样的写作角度,往往使自己感到有啥可写,有理可论,不致于心中无数,言不由衷。选择最佳角度,要做到两点:一是角度要小。为什么角度要小?这是因为角度太大,容易空泛;角度取小,容易集中。二是角度要新。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失街亭》以后,就“斩马谡”的情节,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写了《从孔明斩马谡谈起》的读后感,文中提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颇具新意。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仍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以上这段材料,我们会发现有六种角度可供选择: 1、斑点是不是瑕疵,斑点恰恰是另一种美。 2、追求一种完美,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3、消除斑点不能蛮干,要讲究科学和方法。 4、要权衡“得”与“失”的关系,不要因小失大。 5、贪心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6、不去计较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要宽容和大度。 按照角度小和角度新的标准,对六个角度进行比较和筛选。我们不难发现,角度1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这就是我们所要选的最佳角度。 四、化大为小,确定立意。角度确定以后,还不能马上行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按照某一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洞的、抽象的。此时,考生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角度再化小一点,从小角度进行切入。把抽象概括的一句话,变成具体可感的若干侧面,调动知识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确定立意。 五、材料引述,适当得体。我们说,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思考、加工,甚至引述。许多考生不懂得引述材料的技巧,往往在文章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作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改编成一个没有细节的冗长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材料引用的误区。那么,又怎样来引用试题中的材料呢?我想,引用试题中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概括引述。我们说,试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少到几十字,多则几百字,如果我们每位考生,都把它全部引述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没有必要,也令评卷老师反感生厌。巧妙的做法是:用概括的语言概括引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够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不仅是文章的关键点,往往也是引述材料的切入点。三是续接材料法。如果试题材料是叙述性的,考生又有很强的构思故事的能力,可以以材料结尾为媒介,采用续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总之,材料的处理并无定法,它只是作文的一种手段。只要用得适当、用得得体就算用得好。 材料作文,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当今作文考试命题的主流,同学们一定要把握要点,反复实践,熟练地掌握材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写出有创意的高水平的材料作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