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有一天,一位成都的朋友告诉我,他新买的手表坏了,一下午就误差几分钟。再确认他没有摔过以后,我就问他,下午是不是又去打麻将了,还是打的机器麻将。果不其然,这个就是导致他手表受磁的原因,因为机器麻将上太多的磁铁了。 震动、温差、水、磁场被称为机械手表的四大杀手,而今天要聊的就是最晚出现的“磁”! 当机械手表置于磁场之中的时候,手表的正常走时会受到影响,或快或慢,甚至可能停走。原因在于,机械手表内部零件不少由金属构成。比如,游丝受磁以后发生粘连,工作长度变短,手表就会比正常运行时走快。 机械手表中,最精密也是最容易受到磁场影响的就是擒纵摆轮系统。所以,对于防磁的处理,也是优先从这里开始。 比如1888年,当时IWC万国表在约翰‧夫哥‧麦斯达(Johannes Vogel Muster)掌舵下,为防磁钟表公司(Non-Magnetic Watch Company)制作16及19法分防磁机芯。摆轮、游丝、擒纵轮及擒纵杆均由钯合金制成,擒纵叉采用铜,而平衡轴则采用黄金。甚至,在钟表历史上还出现过玻璃游丝。 除了在源头上进行处理,使用无磁或者弱磁的金属原料以外,在机芯外部也有一种流行的防磁处理手段。那就是将整个机芯置于软铁盖之中,这种设计叫做“磁屏蔽”。 把磁导率不同的两种介质放到磁场中,在它们的交界面上磁场要发生突变,这时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都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引起了磁感线的折射。例如,当磁感线从空气进入铁时,磁感线对法线的偏离很大,因此有强烈地汇聚作用。磁导率很大的软磁材料做成的罩,放在外磁场中。由于罩壳磁导率μ比空气导磁率μ大得多,所以绝大部分磁场线从罩壳的壁内通过,而罩壳内的空腔中,磁感线是很少的。这就达到了磁屏蔽的目的。 同时,一旦软铁材料脱离磁场,其磁性会完全消失或者大部分消失,这样就对机芯的影响很小。简单一点说,软铁材料活好不粘人。有危险的时候帮机芯挡掉,没危险的时候自己也不会演变为危险人物。 1950年代,电气技术、机械工程、通讯与运输的快速发展,使磁场日益增多。劳力士也开始踏入防磁腕表的规模生产之中了。 劳力士的Milgauss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其起源于1954年,专为科学界研创,能抵抗高达1,000高斯的磁量密度。“mille”在法语中意为一千,腕表亦因而得名。 Milgauss一共分为三代,型号依次为Ref.6541,Ref.1019和Ref.116400。 表圈有个段子叫做“劳力士只有两款表,一款是Day-Date,另一款是Submariner水鬼”,大意就是劳力士现有的表款多多少少都能在这两款上找到影子。Milgauss一共分为三代,初代Ref.6541其实就是在水鬼之上改造而成。这一代的Milgauss骚气外露,12点位置设置有红色倒三角和配置闪电状的指针。 第二代Ref.1019于1962年推出,相比第一代的Ref.6541斯文了很多。也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代Milgauss。晃眼一看,Ref.6541就是一块简单的大三针,没有外圈。就红箭头指针和红色的“Milgauss”有点亮眼睛,但其却是一块优秀的防磁腕表,闷骚至极。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由于防磁腕表过于专业性,所以普通消费者并不买账。迫于成本压力,劳力士后来将Milgauss这一型号停产了。 停产多年后2007年劳力士才重新拿出新款第三代的“Milgauss”--Ref.116400。 而这一代的“Milgauss”,完成了“闷骚”到“明骚”的过渡。首先,3.6.9刻度及分钟标识采用抢眼的橙黄色;其次,延续了第一代的闪电秒针;再者,“Milgauss”字样也用橙黄色印刷。 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Milgauss”闪电针的前端过于“妖娆”,所以为平衡、减少磨损。劳力士在闪电针的末端进行了配重,从侧面的放大图可以清楚看见,红色箭头部分的长度虽然比左边短,但是厚度明显增加。这样就可以使左右两端平衡,闪电针的重心恰好在轴眼上。 最“骚气”的采用由劳力士于2007年研发绿色蓝宝石表镜,从正面看去仅有浅浅的绿色。防刮损,不褪色,仅使用于Milgauss。其浅绿色泽渗透整块水晶镜面,更令其斜边显现近乎荧光的效果。鲜为人知的工艺程序,数星期精心制造才可完成。研制过程极为困难,根本无人敢于尝试,劳力士干脆就不注册专利了。因为采用极其特殊的绿色蓝宝石表镜,所以也被称为“绿玻璃”。 劳力士水鬼更换一块蓝宝石表镜的报价在人民币900元左右,而专用于“Milgauss”的绿玻璃则需要3300左右! 从劳服的朋友那里问到这个报价的时候,感觉特别贵。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劳力士在绿色蓝宝石表镜添加了什么高科技防磁技术,所以价值不菲。后来一想,“Milgauss”也有普通非绿色蓝宝石表镜版本的手表。那么,这块绿色蓝宝石表镜卖得这么贵的主要就是因为颜色“绿”了。不由让我想起那句“劳力士逢绿必贵!” 到了第三代的“Milgauss”还是采用经典的防磁盖设计,打开蚝式表壳的后盖就能清楚看见里面还有一个防磁盖。象征磁量密度的“B”字母被镌刻于防磁盖上。 只有再取下防磁盖,才能看见保护在里面的机芯。 值得注意的是,防磁盖并不是简单地盖在机芯上面,而是和表壳后盖一样采用螺纹设计。其大小尺寸和表壳后盖一样,两者均是旋转进表壳。 除了在机芯的背面配备有防磁盖以外,机芯的正面也是同样采用软铁材料制成的前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这种防磁盖设计的防磁表基本不会带有日历功能。这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一点在机芯的前面开有日历窗口,那么磁场就可以通过这个位置进去干扰机芯的正常运行。 因为采用了前后双防磁盖的设计,不出意外,“Milgauss”的厚度也略有提高。常见的水鬼不含日历放大窗口的厚度为12.7毫米左右,而“Milgauss”在13.1左右,增加了0.4毫米,几乎可以忽略了。 为了达到好的防磁效果,除了添加防磁盖以外,机芯本身也需要升级。 “Milgauss”搭载的就是劳力士基于31系自动上链机芯改造而来的“防磁专用版本”——“Cal.3131”。 Cal.3131的基础结构并没有改变什么,提高防磁水平的关键还是在制表材料上。 比如,采用的是劳力士2000年研发出的Parachrom游丝。其构成原料并不是容易受磁场干扰的“铁”,而是“铌”和“锆”以及氧合金。同时,2005年,劳力士又研发了在Parachrom游丝表面的处理技术,使其和传统的蓝钢游丝一样可以散发出幽蓝色。 得益于新材料和新的表面处理技术,Parachrom游丝完全不受磁场的影响以及防震性能大大提高。 Parachrom游丝已经用在了不少的31系机芯之上了,并不是“Milgauss”独有。而“Milgauss”的防磁性能的提高还因为更换了镍材料制成的擒纵部件。 所以,“Milgauss”的防磁奥秘在于“前后双防磁盖”“Parachrom游丝”以及“镍制部件”。 个人感觉Ref.1019是最好看的一代,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感觉“Milgauss”--Ref.116400太骚了。国外改装品牌Les Artisns De Geneve推出了利用现代款Ref.116400改造的Ref.1019,更换了第二代模样的表针和盘面。售价约合人民币7万5,黑白两色各限量25块。当然,改造以后劳力士官方是不提供保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