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劳力士格林尼治GMT是大热门款,最初在繁忙的跨时区运动过程中,有一家公司特别显眼,那就是Pan Am泛美航空。泛美航空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创立的航空邮递公司,最初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提供水上飞机服务。1930年,泛美航空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泛美为航空业带来很多革新,包括大量使用喷射客机,大型客机和电脑化订位系统,更成为20世纪的文化象征。
1954年,泛美航空公司找到了劳力士,希望劳力士能开发一款手表能够便捷地显示两地时间,供飞行员使用以解决跨时区飞行后的时间问题。于是劳力士在当年推出Turn-O-Graph系列的Ref.6202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手表系列“GMT格林威治”。
而今天要聊的这块手表正是源自于1954年的GMT格林威治系列。 除了传统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外,格林尼治型配备一个24小时刻度双向旋转外圈。 24小时刻度双向旋转外圈在第一块的GMT格林威治系列就已经存在。在当时外圈使用的材料是塑料,以减少反光,并且在塑料里面还填充了夜光粉。早期的GMT格林威治外圈里面的夜光粉是采用带有放射性危害的镭夜光,为了安全,劳力士在其后给换成了氚夜光。但是塑料难以承受飞行中的气压重力变化易开裂,所以表圈就又换用了金属铝。 铝圈解决了开裂的问题,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容易刮花,而且在紫外线照射、与含氯的水或海水接触后,其颜色会变化、脱落。 为了解决开裂、变色,劳力士在2005年研制出专利Cerachrom陶瓷外圈。并先于水鬼,装备在了GMT格林威治系列上。 陶瓷圈的基本原料是非常细微的氧化锆(zirconium dioxider)或氧化铝(aluminium oxide)粉末,微粒直径不到一微米。粉末需要先和粘合剂、染料混合。 混合后的原料在高压下压制成型。成型后的原料质地还很脆弱,要放入熔炉中继续烧制。通过第一次烧制去除粘合剂,随后再在温度高达摄氏 1,600 度(华氏 2,900 度)的炉中进行第二次煅烧,硬度上则远胜过钢铁,不易刮花。在烧制及烧结过程中,陶瓷圈的体积缩小大约 25%,并呈现最终的颜色。最后,将每个外圈精确切削加工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以便组装。此时的陶瓷已经无比坚硬,只有钻石车刀才能对其进行切削加工。
第一批的Cerachrom陶瓷外圈是黑色,为了便于区别第二时区的昼夜。2013 年,劳力士又推出全球首款一体成形蓝黑双色Cerachrom字圈。 这样的双色陶瓷圈的烧制非常困难,因为需要控制“两种颜色的色彩”和“颜色间的界限”。蓝黑色字圈上,蓝色是基础色,黑色的部分是后来着色的。此颜色的形成,必需把半边字圈浸渍于化合物溶液中。加入溶液后,陶瓷便会经烧结处理,从而变得坚固,并形成所需颜色。在此烧结过程中,陶瓷便会变得致密,而添加的化合物又会与Cerachrom字圈的基本元素产生反应,最终令半边字圈的颜色变黑。双色字圈的两个色区对比鲜明,界线清晰准确。
GMT在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过不少的外圈配色,全黑、全蓝、间金、蓝黑、红黑、红蓝等。其中,“红蓝”和“红黑”因为配色和饮料品牌“百事Pepsi”、“可口可乐Coca Cola”的Logo相近,所以在坊间也有“百事圈”“可乐圈”的小名。 “百事圈”“可乐圈”在金属铝圈上容易实现,在陶瓷上却超级难。目前,劳力士发售的就只有“百事”红蓝陶瓷圈。而于红蓝字圈上,红色是基础,蓝色的部分则是后来着色的。烧制红色的时候,温度过高,红色就会消失;温度过低,颜色偏黑。所以现在,“百事”红蓝陶瓷圈只出现在高端的白金款式之上,要想获得这份色彩,得多加20多万人民币..... 陶瓷圈烧制完成以后,劳力士会在Cerachrom外圈或字圈表面以PVD技术镀上薄薄一层铂金。这层铂金镀膜的厚度只有 1 微米左右,沉积在数字和刻度中。最后,通过抛光工序,去除外圈表面多余的铂金,使表面光滑闪亮;同时,填入数字和刻度内的镀层则保留下来。两者形成对比,便于读取陶瓷圈上的刻度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