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西街是休宁县曾经最繁华的一条古街道,用红麻石铺就的近600米石板路的沿街两旁,古旧的木板楼建造的街铺,鳞次栉比。如今虽大多已关闭迁移,但这条西街东边的一个角落里,钟表维修师傅王润康的店铺还在,只是如同老街的命运一样,不复往日繁华。 今年60余岁的王润康,应该算是休宁西街上的老街民了。自从1979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修理钟表以来,在这条街上摸爬滚打已近40年了。王润康的命运也许注定跟他的职业有关,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跟许多同龄人一样,他响应了党和国家号召,插队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三年的知青生活结束返城,王润康放弃了去县水泥厂、百货公司、五金电器开关厂三个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跟父亲学习修理钟表技术,希望用好一技之长,以此立足立业立家。 修钟表要耐得住寂寞,一枚枚芝麻粒大小的零件恰到好处地被掌控在指尖,经无数次地拆解、观察、检修,才能使难以计数的钟表一一“重生”,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他说,一块常见的机械表机芯为90到100个部件,更多功能的机芯有1400个部件。小毛病的修复通常要三个小时左右,故障复杂的时间则更长。所以,在这个手表的“微观世界”里,没有一颗专注的匠心是难以克服眼前的枯燥的,“修表、修身、修心”,是对这份职业的最好表达。 王润康的店铺也是街面上留下的最后一家钟表店。一间不足10平米的店面房内,那些悬挂在墙壁上的老式钟表便是他的知音。每天除了回家吃饭休息,其余时间就是跟这些伙伴在指尖上跳舞。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手表的需求急剧萎缩。王润康说,现在的生意很难做,老百姓家中的挂钟自从改用了便宜的石英钟,来店里修钟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即便拿钟表来维修的也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居民。一天下来能修三四块手表,已经都算不错的了。过去带过几个徒弟,可能是因为赚不到钱,现在都甩手不干了。干这门修理技术活,是要磨炼心智的,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沉下心来学习,再过些年,这门手艺近乎断绝了。可是,王润康与人不同,这么多年,他没有改行从事过其他行业,也没有受外界影响,许多身边的朋友都已经经商获得财富,但他依旧操持着专业工具、检测仪器帮助人家修理各式各样的钟表。按照他的话来说,这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职业,手艺就是他的饭碗。只要身体允许,休宁西街上的钟表店肯定照常营业,他会继续当好一名修补时间缝隙的钟表医生。 (本报记者 吴孙民) 原文地址:https://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390473943070015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