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是大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 提起明朝的皇帝,能够说是奇葩迭出,特别是中后期的几位昏君,做出的荒唐事可谓成千上万。这位明宣宗年轻时也做过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他喜好促织,有“安定天子,促织皇帝”之名。 仅仅听这“促织皇帝”的名声,显然不是有德之君所为,但瑕不掩瑜,朱瞻基天资英畅,礼敬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被誉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作为的皇帝,由于他为大明朝贡献了一个“仁宣之治”。 为什么把他的功劳和才干排在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之后的第三人呢?是由于他统治时期文治鼎盛,但武功缺乏,特别是对外族的用兵乏善可陈,毫无亮点。 为政功劳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朱瞻基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 、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朱瞻基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关于他们提出的倡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这一历史时期成为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美好时期。 世界影响 随着政局的稳定,农业消费逐步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步增加,粮食产量大增,政府税收增加,官营民营手工业持续展开,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朝贡贸易往来生动,使之当时明朝成为地域中心,世界强国。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命令郑和再次返航,载有27550人的庞大舰队第七次下西洋, 从竹步西行,最远抵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范围大为扩展。 《明实录》记载:爪哇、暹罗、琉球、苏门答剌、满剌加、白葛达、撒马儿罕、土鲁番、哈密、乌斯藏、回回、阿拉伯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并构成定制,每年来贺。当时的大明朝俨然以宗主国自居,调解各国是非,并派兵镇压叛逆。 固然当时政治清明、庶民安居乐业,影响力更是抵达了“万国来朝”的地步,以至后世称“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但不可承认的是明宣宗在位时做过的两件事,对后世影响甚大,并不时被诟病至今! 一、宦官崛起 自明朝树立以来,朱元璋下旨不允许担任皇帝文书的司礼监太监与外廷的官署接触,以避免 宦官参与政事。建文帝和永乐帝也认识到可能呈现的弊病,都遵照这一做法,紧密地监视着宦官的活动。 朱瞻基在位初期一改以往的方式,在宫内为宦官提供正轨的书本教育。指定翰林学士在内书堂教宦官学识, 以使他们能够处置文件和正式与朝廷官员联络。 主要缘由是皇帝需求信得过的奴仆去处置他私人的文件,其他的官员集团都不能提供这样的忠实和秘密性。 这种做法,使得那些转递文件的宦官就能在皇帝不知情的状况下上下其手。结果是,他们取得滥用皇帝特权的机遇。就朱瞻基而言,他作为明君觉得这种行为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当他之后的某个继承者宁愿怠忽职守或不问政事时,宦官滥用权益的状况就会变无暇前严重。在这种状况下,宦官最后便会高踞在一个无才干昏君的指导和其权益体系也处于紊乱状态的官僚体制的顶点。结果,就在他以后的继任者在位时,明朝宦官当政变本加厉,权阉辈出危害一直随同着大明朝到消亡。 明宣宗在位期间,武功寥寥,一是内战御驾亲征打赢了叔叔朱高煦;二是在巡边蒙古时打赢了一次小范围抵触,并射杀3人。 军事上的激进政策,使得军队不再像永乐帝时期那样经常征战,只是一味屯田防御。这种错误的政策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惨败于人数远远少于明军的瓦剌蒙古人之战中原形毕露。 当然这是后来的影响,比起直接放弃祖父辛劳打下的疆土(安南)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二、放弃安南(今越南北部) 越南,古称“安南”,自秦朝以来不时属于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有着“剪不时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明成祖朱棣派遣30万大军,号称80万人马,先后三次征讨安南,历经血战,损失繁重,终于降服了越南全境。战后,朱棣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下设15府、三36州、180余县,依照国内的行政区划方式设立交趾,对越南中止直接统治。这意味着,当时的越南已成为明朝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到了宣宗时期军事制度的弱点又表示的淋漓尽致,将不知兵,兵不能经常锻炼,上了战场被越南叛变军打的一蹶不振! 安南豪族黎利发起起义,自称“平定王”,与明军对立。明军征讨数年,还未能将之消灭,使之范围不时壮大。1426年,黎利军进迫河内,明征夷将军王通会合十万大军迎敌。 《 明实录》记载:遭黎利军四面夹攻而大败,明军阵亡者有五万余人,被俘者万余人。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万前来增援,结果,黎利军采取诱敌深化的措施,在支棱之役中击杀柳升,明军又陷于总溃败的状态。 安南人黎利明白面对明朝这个庞然大物,假如坚持叛乱,最终会像十几年前一样被平灭。此时经过几次大胜,觉得有了谈判的底气,遂央求大明皇帝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安南人自治,但招认明国为宗主国。 朱瞻基接到信报,以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允许了他的央求,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征南兵。就这样永乐大帝朱棣破费了几百万军资,牺牲几万人明朝精锐,好不容易收复的越南,不到二十年就被他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放弃了。 当朱瞻基放弃了越南,从越南撤回行政机构和军队后,越南的态度变得“温柔”起来。他们像以前一样,对明朝纳贡称臣。明朝也落得一个解脱。这件事就有了一个“皆大欢欣”的结局。 结语:朱瞻基不是朱元璋、朱棣那种开疆拓土的马上皇帝,他更像是一名守成之君。在位期间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创了“仁宣盛世”,但其在位期间做过的两件事,间接的为明朝消亡埋下伏笔,宦官无人能治权倾朝野;军事战略变革招致的战力低下,成为之后明朝永远的痛! 参考资料:《明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