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观奕资本和UNIBFF分离发布的《2022碳中和产业研讨讲演》。 讲演主编:章显成 焦仕可 置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样的“阴谋论”,即“排碳权”同等于“展开权”,限制一个国度的碳排放,就是限制一个国度的展开。因而不少人士会以为,碳中和实践上是兴隆国度关于展开中国度的一种钳制和打压,以西方为首的先发国度,正是希冀经过排碳权来遏制后发国度(好比我国)的展开。 我们无意责备这个观念的错误性和偏颇性,但关于我国这样有明白的国度展开战略、稳健的治国施政伎俩、坚决地造福于民信心的展开中大国而言,上述“阴谋论”视角无法解释我国关于碳中和、碳达峰如此的注重水平、将之上升至国度展开战略的高度,以及我国在国内国际均积极承诺“3060”的双碳目的、且以举国之力全方位推进碳中和的实践状况。 因而我们会从三个方面论述我们要中止碳中和,并解释为何碳中和并非单纯是一场先发国度与后发国度之间的政治博弈和零和游戏,而是全人类可能都必须参与和践行的一场行动。 三个方面分别是: (1)碳排放与温室效应、极端天气 (2)大国政治与大国担当 (3)能源战略与能源一带一路。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极端天气 二氧化碳排放的话题最初是与温室效应的概念一同进入社会主流认知的,我们都曾在义务教育的课本上听说过温室效应、碳排放、厄尔尼诺现象等等,在主流认知观念中,似乎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之间的相关性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某些非主流观念认知中,会提及在地球存在至今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全球的平均气温是从冰河时期的平均零下7-8度,逐步上升至今,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发作的、且持续至今的过程。 图:2.5万年前至今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变更图 (图片来源:Nature,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984-4) 同时,有人援用了竺可桢院士的研讨讲演,以为中国历史上曾呈现过多次的气温大幅变更,冰冷时期、暖和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基准温度相比,气温上下浮动以至超越了2摄氏度;作为对比,往常的全球平均气温只比工业化前时期的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1摄氏度。故而,有非主流观念以为碳排放与全球气温升高的危害性被行动界有意地扭曲或者放大了。更有甚者,提及了西汉时期的强汉开疆与隋唐时期的万国来朝,都是历史上平均温度升高带来的农业消费水平进步,进而使得中原农业政权具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才奠定了我们传颂至今的汉唐盛世。 图:3000年前至今的中国平均气温变更图 (图片来源:天文公社,数据来源: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更的初步研讨》) 不可承认的是,回溯2-3万年的时光,全球气温变暖的确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相关科学论文基本都能证明这个趋向;但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迈入工业化时期至今不外百余年,全球气温猛烈升高了约1.1摄氏度,这个上升幅度可不是在漫长的数万年岁月中上升7-8摄氏度的那种迟缓上升趋向所能够解释的,前述图中所援用的Nature论文的图片也可明晰看到,数万年的气温平滑上升,与进入工业化之后气温的陡然上升构成了鲜明对比,这大约率不是同样的缘由所招致的。我们不应该承认这是人类自身要素所招致的全球气温猛烈动摇。 另外竺可桢院士的气候变更与历史变更的研讨的确给予了当今国人看待过往历史变更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天时天时人和也包含有更宏观的气候要素,更冰冷的气候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南方农耕经济则由于洪涝、旱灾等农业减产叠加抗击北人南下所招致的兵灾、兵役、兵饷,会使得天下更快地进入新的一轮治乱兴替。 但非主流观念所等候的气温上升时期的汉唐盛世恐怕不会再呈现了。我们观看竺可桢院士所记载的气温数据可知,当下的平均气温与西汉、隋唐时期的平均气温相差无几,但西汉、隋唐时期著名的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绿洲成片的“塞上江南”西域,都曾经消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戈壁和荒漠。因而,气温的上升并不会带来着生态环境的好转,也并不意味着农业物质消费的丰厚。况且,我国社会早已不是当初的农业社会,农业消费技术早已天翻地覆。相较于恢复农业时期的汉唐气候,我们还是更有理由去等候科技时期的中华盛世。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恐怕是全球气温上升所带来的更持续的极端天气和更频发的自然灾害。 2022年7月,全球呈现稀有高温热浪,多国讲演了超40℃的极端高温。在欧洲,持续的热浪、肆虐的野火、历史性的干旱接连来袭,给民众生活、农业消费、工业经济都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美国,半数以上地域都处于干旱状态,多地迎来创纪录的高温;与此同时,极端暴雨招致多州呈现严重洪灾,已有数十人死亡。南美洲中部、非洲南部以至北安定洋和南极半岛左近,7月的气温均高于平均水平。 反观我国,2022年7/8月份的高温天气想必绝大多数人深有体会,在此不再赘述,同时期,水力发电大省四川由于降水量降低、主要江河水量较往年降落50%,且以日均2%的速度持续降落等要素,居然拉闸限电。极端高温天气之后,又是全国各地的大到暴雨蓝色预警,多地发作洪涝灾害。 研讨表明,地球气温每升高一度,就会多吸收7%的水蒸气,并在日后构成降水,招致大雨、暴雨增加,进而产生洪涝灾害。8月17日,世界气候组织应用气候效劳主管罗伯特·斯特凡斯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发出警示,“假如全世界再不采取紧急行动,相似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情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同时,与夏季持续高温相对应的,则愈加冰冷的冬天。置信当下逐步由体验高温转向体会严寒的欧洲人,在未来面对飙升的取暖账单时,会很有感触。 另外,全球变暖将招致海平面上升,而我国东部沿海兴隆区域的许多沿海城市、滨海城市平均海拔不外数米,如若听任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那么诸多城市将会成为泽国或被淹没。 假如不想未来每年体验长达数月的高温套餐、不想经常体会高温+暴雨的瞬时切换、不想经常感受旱灾和洪涝的轮番发作,不想经常担忧农业减产、粮食绝收,那么无妨认真践行碳中和的国度战略。因而,碳中和并不是无关痛痒的口号与标语,而是与我们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雄伟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