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似乎只需时令标记的意义了。由于生存条件的大大改善,人们对"腊月冬风霜雪深"曾经没什么深化体验了,"路有冻死骨"的情形也极少见了,寒冬对人类的要挟已大大削弱,冬至存在的意义也随之被人们慢慢遗忘。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冬至,不只是我国农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何为冬至?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时间节点。《孝经说》曰:"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为至。"在这一天,太阳抵达南回归线,所以是"旧行南至",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所以是"阴极之至";从此以后,日照时间开端一天比一天长,故又称"阳气之至"。 充溢聪慧的古人不只察看到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时间最短,《尚书·尧典》中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日短"就相当于冬至,即日短夜长。而且还留意到冬至以后气候的变更、万物的勃发。好比《夏小正》云十一月,"陨糜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因而,人们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一个自然年的开端和生命萌发的讯期。 在古代,人们不只将其视为时气变更的坐标,将冬至所在的月份奉为"天正",而且它也曾长期被视为一个与新年媲美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故号称"亚岁"、"小岁"。《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阐明古代人们对冬至日的注重。 01 冬至作为节日的来源 冬至作为节日来源甚早。夏商时期的人们有了对年岁和四时有了初步的认识。到了中国传统岁时节日的萌芽期周朝时期,冬至曾经有了雏形。 在冬至日,周人曾经有祭天活动了。《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载:"凡六乐者……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凡乐圆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微,姑冼为羽,雷鼓、雷蜚、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上行下效,作为统治者的周天子如此注重冬至祭天活动,自然也会遭到了诸侯的效仿,所以冬至这天,部分地域的诸侯也会举行庆祝活动。《拾遗记》卷十载:"洞庭山浮于水上……楚怀王之时……每四仲之节,王常绕山以游宴,各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意义是,在"四仲之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楚怀王在这一日举行游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