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外顶礼膜拜的中国古代“黑科技”,你知道多少?

2023-4-21 10:13|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278| 评论: 0

摘要: 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国家没有技术创新,高仿山寨遍布市场。这种理解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国家不仅现在技术水平领先国际上95%以上的国家,甚至很多现代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任你脑洞再大你也想象不到我国古代的黑科 ...


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国家没有技术创新,高仿山寨遍布市场。这种理解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国家不仅现在技术水平领先国际上95%以上的国家,甚至很多现代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任你脑洞再大你也想象不到我国古代的黑科技到底有多“黑”!


古代难以置信的黑科技


提到中国古代的黑科技发明,很多设计出来的物品都让人非常赞叹。因为这些物品和我们今天一直沿用的都非常相似,甚至有很多网友称它们是穿越到古代的。这些物品的出土让人甚至觉得我们与古人之间并不遥远,沉睡在我们体内的华夏血脉在看到这些物品时候立马被唤醒,虽然隔着千年的距离,但依旧能感觉到和古人之间的亲切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些黑科技的产物中,时间上离我们最远但是生活上最近的一定是“战国水晶杯”。它出土于1990年,出土之后立刻震惊整个考古圈,因为它和我们现在用的水晶杯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在科学家鉴定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它是盗墓贼带进去的。后来在经过众多专家的鉴定下才证实,它确实来自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这个水晶杯的价值并不在于水晶本身,制作工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弧面手工打磨难度之高让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都望而却步,可见古人的科技精湛到什么地步。


如果水晶杯你觉得还是太简单,那么来看看宋朝的“水运仪象台”。它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连全球十大钟表之首的百达翡丽都承认它是最早的擒纵器,欧洲就是通过擒纵器的原理,发明了钟表并一直沿用至今。它同时也是现代天文观测台上的跟踪器械“转仪钟”的祖先。这座“水运仪象台”是1090年一位叫苏颂的宋朝人建造的,它同时具有报时、天文观测、演示三个功能,分为5层,共12米高,每层都负责报不同时段的具体时间。


最下面一层是报全时段,往上以此类推,分别对应的是早中晚三个时段。每当整点都会有个木质小人出来摇铃或者敲鼓,时间误差不超过十秒。它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的评价,1997年日本一家公司花了8年时间才将它完美复制出来,可见其工艺之精密。


被我们戏称为“穿越者”的王莽,他的“穿越”特点不仅体现在制定国家制度上,被称为“王莽卡尺”的青铜卡尺同样是证明他是“穿越者”的有力证据。1992年,它出土于扬州市甘泉镇的一座汉代古墓中,固定尺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有懂木工的网友会发现这个青铜卡尺和现代的游标卡尺几乎一模一样,不仅外观上相同,就连实际运用的方式也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的区别是青铜卡尺是通过指示线,用目测估计出来长度单位的数据,而现代卡尺是通过微分原理。和青铜卡尺相似的还有秦代的铜手钳,和现在的工具钳除了材料有区别,几乎再无任何区别。


还有就是我们国家独有的24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清明必下雨,惊蛰定打雷,简直准得不像话。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都体现出每个季节的特殊天气变化。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古人没有任何设备辅助,却能够根据地球转动角度来判断节气,在当时记录手段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准确记录并且不断完善,实属难得。24节气是我国古代指导农耕的重要文化,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是组成中华文明重要的部分。2016年24节气正式被联合国科学及文化组织,收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样还有出土于战国时期的青铜齿轮。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已经可以熟练掌握齿轮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有专家认为早期的齿轮主要用于止动,是为了让那些容易滑动的,如轱辘等机械停止运动。但是在粮仓遗址中也发现了这种齿轮,有猜测认为这可能是用于向高处吊运粮食。另外,这种齿轮也运用在一种叫鼓车的木质马上,这种车上装置两个木人,分别负责击鼓敲钟。在上车有装置减速齿轮,和轮轴连接在一起,每走一里地木人就击一次鼓,每走十里地另一个木人敲一次钟。原理是当车子走了一里地时,连接控制击鼓木人的中平轮则转动一周,走十里的时候,连接控制敲钟木人的中平轮则转动一周。在三国时期就有对鼓车的简略记载,到了南宋时期记录就变得详细了,这足见古人智慧的增长。


我们因为近些年的基建发达,被称为“基建狂魔”,特别是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打通无数丛山峻岭深沟险壑。但是早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建设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它就是秦直道。可能很多人觉得只是一条马路算不得什么科技,但是当时的生产力和对道路利用的思维,能修建出秦道本身就是跨世纪的智慧了。和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大道的区别是,罗马大道是无数条公路汇在一起的总称,而秦直道只有一条大道,它最宽的地方达到60米,可以算成双向八车道的高速了。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要“利器”,和我国现在修建许多高速一样,是为了部队快速到达指定位置。在修建秦直道过程中,遇山则挖平山头,山沟之间不够宽阔,就把山沟填平,甚至在悬崖峭壁还有能通马车的栈道。数千年以后的今天,秦直道遗址上依然没有长出大树,就是因为建设的时候土地都是被一层层夯土砸实的。直到西汉以后这条秦道依然是抗击匈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秦始皇能够一统六国绝不是偶然,而我们国家基建狂魔称号,也是千年来的优良传统。


而提到我国的优良传统,那老祖宗的“传家之宝”榫卯就不能不提。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有着无数精密的制造器械,榫卯就是其中最优美也是最可靠的一种结构,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榫卯的制作结构极其精妙,这种结构连接方式不仅让古代建筑具有美感,具有柔韧性的同时还能承受巨大的荷载。可以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变形,从而抵消一部分地震产生的能量晃动。古代流传着一句话“榫卯万年牢”,足以证明这种精妙结构的可靠性,在山西有一座距今约1400多年的悬空寺,就是榫卯结构的代表作。


在安徽的古城寿县,有一座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排水系统,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又经过改造加筑了月坝,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江西赣州的福寿沟,建造以后近1000年因为这个设计没有发生过洪涝,其设计甚至可以比拟现在许多排水系统。还有中华古代观测天文的瑰宝,“浑仪”和“简仪”,在世界范围内的天文发展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结语


在中华漫长而浪漫的历史中当然不止这些发明,这只是我们国家优秀文化和内涵的冰山一角,但是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着一套非常严谨的生产体系。其中标准化的制造工序,则是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先进性,主要大城市和乡村建设的规划,则代表着文明的程度,对于天文和气候的研究,则证明古代人对科学已经产生浓厚兴趣。


中华民族的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至今,从来离不开普通人的辛勤劳作,同样离不开在无数日月里凝结出的智慧结晶。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底气,正是来自于我们数量庞大而且伟大的劳动人民,无数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和智慧足以撼动天地。无论是神话中的夸父追日还是愚公移山,又或是大禹治水,都体现出我们民族不屈服与大自然的精神,我们敢于反抗更善于创造。


虽然在近代我们也落后过,但是我们觉醒后又迅速涌现出大批先进技术,每年向国际提交申请的专利我国排名第一,很明显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先进科技的渴望和追求。最后,用我国昨天发布的运载器首飞新消息的评论作为结尾,“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