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家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协作至今,曾经推出过六款梵高珐琅工艺腕表。而去年末的超薄巨匠系列《灰毡帽的自画像》腕表,则是初次应战超薄工艺,并经过了1,000小时的测试。 曾在2017年上映的《梵高:星空之谜》,是一部全手绘的油画电影,主要是经过梵高的800封信以及他生命中的20位任务,来讨论梵高的内心世界与死亡之谜。全片由超越一百名的艺术家,模仿梵高画作的笔触,耗时流年完成65,000幅画作,并经过梵高的知名画作,以每秒钟12幅手绘油画的速度,串连出他的凄惨人生。 而梵高之所以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除了他共同的绘画笔触之外,其画作《嘉舍医师的画像》,在1990年的拍卖会中创下8,250万美金的历史天价;此记载足足坚持了16年之久才被突破,因而世人对梵高这位悲剧性的画家,开端有更深化的了解。 积家自从2015年开端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协作之后,便开端将梵高画作运用在微绘珐琅工艺上,并接连推出《向日葵》与《自画像》等两款Reverso微绘珐琅腕表。日后积家也将此一工艺运用在三款具有复杂功用的巨匠系列中,分别是:陀飞轮《星夜》、《麦田里的丝柏树》以及三问《隆河上的星空》。 去年,积家则是推出限量18只的超薄巨匠系列《灰毡帽的自画像》,这幅原画作完成于1888年,是属于梵高绘画自画像最密集的年代,也是他关于给人形体的重新发现。应用蓝色与橙色的短笔触,在面孔的周围构成特殊的光晕,并朝外发散。相较于先前积家推出的三款梵高珐琅工艺腕表,这是厂方初次运用在超薄表款之中。而更为轻薄的面盘,关于珐琅彩绘师来说,绝对是一项应战。 因而,珐琅彩绘师须运用极纤细的毛笔以细腻的笔触,涂上数层彩色釉彩,绘制出精巧的图案。另外还需控制窑烧正确的颜色与时间,所以只需少数的珐琅彩绘师能担任此一重担。而本表款需控制梵高特有的旋涡状笔触,以及画作原本的神韵,完整是在应战珐琅彩绘师的自身功力。 除了珐琅工艺之外,本款腕表所具备的超薄机芯,亦是积家制表工艺的出色成就。由于早在1907年,厂方就发表搭载145手动上链机芯的超薄怀表,其机芯厚度仅有1.38mm,成为史上最薄的手动上链机芯。日后积家也在1953年与爱彼、江诗丹顿协作推出厚度仅有1.64mm的2003与1003超薄机芯。这枚在积家内部编号为803的超薄机芯,经过多年来的演化,在1994年修正成为厚度1.85mm的849超薄机芯,并用于多款超薄巨匠系列腕表之中。而849手动上链机芯,为了达成超薄的目的,经过悬挂式的单一发条盒设计,能够减少主机板的厚度;另外为了减少摆轮游丝所占领的空间,摆轮以至紧贴在主机板上方,摆轮的两侧支臂采用迂回的结构。此外,本只腕表经过Master Control 1,000小时的测试,6大项实考证明其优秀的质量,突破超薄腕表较为脆弱的传统观念。 |